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11
2 流響的岩石

我們為何要興建有巨大殘響效應的大教堂來稱頌上帝?史前祖先是否和我們一樣欣賞共鳴空間?倚著一座新石器時代墓葬堆外四塊高大、巍峨的立面岩石,吹著一個個派對氣球,並且像其他觀光客靦腆地微笑時,我心裡正想著這幾個問題。先前買氣球時,我原本很想買印著骷髏的黑氣球。還有什麼氣球更適合一座墓葬堆?但我勉強將就買了用較厚的橡膠製作的黃色和藍色大氣球,因為這種氣球很適合低音加重的砰然巨響。

為了這趟田野調查,我放棄了笨重的音響設備。幸好我竟然能用一根針、一個氣球、一支麥克風和一台數位錄音機做出有效的測量。我在入口的石塊之間爬行,進入狹窄的墳墓時,鼻腔充斥著一股潮濕的泥土味。裡面是一間十字架形的墓室,我把麥克風架設在十字架的其中一臂,準備記錄氣球在對面爆破的時間。

直到最近幾年,科學家才開始系統性地研究史前考古遺跡的音響學。正是其中一份比較具有爭議的出版物,讓我來到這處位於巨石陣以北五十公里的古代墓葬堆。這一帶到處是史前遺跡,包括埃夫伯里(Avebury)那一座全世界最大的史前石圈,一百八十個不成形的石塊沿著一點三公里的圓周佇立;還有西爾布利丘(Silbury Hill),歐洲最大的史前圓丘,這座人工小丘將近四十公尺高,以五十萬噸的白堊構成,看不出目的為何。但我測量的是一座比較小的遺跡,威蘭鐵匠鋪(Wayland’s Smithy),一座歷時五千四百一十年到五千六百年的新石器時代狹長古墓。

為了前往這座狹長古墓,我在一個晴朗冷洌的冬日,踩著蹣跚的步伐走過泥濘的山脊路(Ridgeway),這是英格蘭中部的一條古道。如果騎馬過來,我就不用踏著腳下的泥濘沼澤,也可測試一下威蘭鐵匠鋪的著名傳說:在壓頂石上放一枚銀幣,把馬匹拴在石上一整夜,第二天馬匹就會有一副新蹄鐵。

古墓是一座大而低矮的圓丘,有一圈山毛櫸環繞。大多數的遊客把頭伸進去,拍幾張照片便繼續前行──用二十一世紀的目光端詳古代遺跡;但我覺得非進去探索音響效果不可。我到處爬來爬去,一面聆聽自己的腳步聲,一面聽聲音如何變化。我大聲自言自語,測試聲音是否被扭曲,並且拍手尋找回音。我甚至鼓起勇氣唱幾個音符,利用墓室的音響效果來強化我原本微弱的低音。當然,我也把派對氣球戳破。
11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