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 文物鑒定的幾大懸案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是在古玩收藏中,這種正邪之爭並不容易分出高下,邪惡有時甚至蓋過了正道。在藏家們苦學鑒定知識的同時,騙子們也在「陷阱」的設計上下足工夫,讓人防不勝防。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收藏名人字畫、陶瓷玉器等各種古董的傳統,有無數人把手裏的閒錢變成藝術品藏於家中,但是,手中的寶貝是否為真品,又有幾人能辨識?筆者曾遇到一個造假高手大言不慚:「三十年造假,三十年造謠,六十年後,品也變真品了。」有人說:「一群傻子在賣,一群傻子在買,還有一群傻子在等待,什麼最貴?品最貴!」又有人在藝術品收藏投資領域屢屢被騙後悲觀地吶喊:「收藏本身就是一場騙局,和傳銷差不多!」那麼,請看看收藏界形形色色的騙局吧!
這些騙局,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文物鑒定界和古玩收藏業的縮影,足以警示後人。
史樹青「越王句踐劍」風波
2005年4月初,身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著名文物鑒定專家的史樹青和自己的兒子在北京大鐘寺文物市場發現一柄青銅劍。該劍長50餘釐米,劍身佈滿菱形暗紋,並附有一些綠色的鏽跡,上有兩行八個錯金文字:越王句踐自作用劍。文字是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的鳥篆體。史樹青當即以1800元價格將劍買下,經過仔細研究後,認定這柄鋒利的古劍就是越王句踐劍,隨後囑其子以每柄1500元的價格將市場上的五柄劍全部買回。
據史樹青回憶,攤主是位五六十歲的老漢,操着湖北口音,對古玩並不在行,也不了解這柄劍上所刻何字,等他們買下所有青銅劍後,老漢就銷聲匿跡了。大鐘寺文物市場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史樹青所說的那柄劍他也曾見過,劍身成綠色,有些髒,似乎是從土裏挖出來的。賣主一口外地口音,攤上擺的基本是青銅器。他認為此劍可能是家傳或是出土文物。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