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攝影師鏡頭裏的美景地圖

攝影師鏡頭裏的美景地圖

  • 作者:陳志光
  • 出版日期:2016/03/11
內容連載 頁數 1/1
作品《賴貢山》

影調,恐怕是攝影最區別於其他視覺藝術的地方,是其強項,也常常是它最有魅力之處。

懂得並掌握了影調,你就掌握了攝影的大概了。

景物的影調層次是無限豐富的。但重要的是你必須在你的照片中,使深色部分、亮色部分和中間色部分有合適的比重(簡稱黑、白、灰),有合理均衡的分配,畫面就容易產生效果。

在作品《賴貢山》中,很大一部分的樹叢處在陰影裡,構成了很整體的深色部分。樹叢的亮部在畫面中形成中間色部分,而天空和一小片空地是亮色部分。

作品《岩洞中的光柱》

再談「白」的作用。當景物等「內容」充滿照片畫面時,白的地方往往是讓目光休息、給你呼吸的地方。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們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白的、亮的就是窗子、天空,是空間,可以透氣;另一方面是我們在視覺上有「明暗要適中」這樣的天然需求。

在一幅照片上,白多的時候,黑就很突出。黑多的時候,白就很突出。

像這裡的一張,在岩壁的中間色和深色充滿了畫面時,我們的目光自然會尋找亮色,被這「白」色所吸引。

在我們獵取景物、表現主題時,就應有意識地運用這些原理。如你要表現的景物中的那個「生動點」(趣味點)是亮的,那你就要為它營造一個較灰的較重的周圍環境或者背景。

如果那個點是深色的,背景要求則相反。

拍照,和說話、寫文章是一樣,意圖要明確,話語要清晰。也就是說,你在使用影調或者「處理」影調的時候,要藉助陪襯和比較的手法,把你要表達的東西突顯出來、強化出來。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