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宗教──特別是基督宗教,它們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呢? 在千禧年初,有三種特徵勾勒出世界的心靈輪廓,這些特徵的軌跡將在未來幾十年間繼續延伸下去。第一個特徵,是宗教在世界各地又意外地慢慢復甦起來,無論是公領域或私領域;第二個特徵,是基本教義派、也就是二十世紀的禍根,正在逐漸衰微中。而第三個特徵,這個最重要、但往往被忽視的特徵,就是信仰宗教的本質出現了劇變。
 
宗教的復甦是大家所沒有預料到的;早在幾十年前,反而有深思遠慮的作家信心十足地預測,認為宗教即將消亡。他們認為,科學、知識和更普及的教育,將迅速破除迷信和愚昧的瘴氣,宗教要不是完全消失,就是只會在家庭儀式與古樸的民俗慶典中出現,然後成為文學、藝術和音樂作品中充滿異國情調的典故。許多人要我們放心,預言宗教肯定不會再動搖政治或塑造文化。但這些預言家錯了。宗教並沒有消失;相反地,現在的宗教──無論是好是壞--在世界各地展現了新的活力,也在各層面的權力核心廣泛地發揮影響力。
 
許多觀察家錯把宗教的復甦和「「基本教義派」搞混了,而這兩者並不一樣。基本教義派正在逐漸消亡,一般人普遍認為,美國的基督宗教右派只有兩條路,就是走向分裂的窮途末路,或是銷聲匿跡;此外,關於激進伊斯蘭教運動的辯論,也著重在這種激進路線所得到的支持越來越少,此一現象究竟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但是,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整個大環境的輪廓變得更清晰。基本教義派堅持強制性的信仰體系、緬懷神秘而純潔的過去、獨佔真理的詮釋權--有時還有暴力傾向--都成了螳臂擋車,向大趨勢的巨輪做最後的頑抗。
 
然而,和前兩個特徵一樣不可預見的第三個特徵,也就是信教本質的突變,從長遠來看其實才是最重要的。宗教不僅以二十一世紀生活中極富影響力的姿態復甦,而且「信仰宗教」的意涵,已經和短短半個世紀以前大不相同。宗教在全球文化脈絡底下相互交流,產生的震撼力幾乎觸及了所有的人;但變化特別明顯的是基督宗教,它在過去五十年發生的質變,是從四世紀它剛開始作為一個小小猶太教派升格為羅馬帝國國教以來,最為重大的改變。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