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海中魚如何到餐桌上

食材溯源的理念正夯,想知道茫茫大海中魚躲在哪裡,用什麼漁具漁法?誰抓的?上岸如何處理?多久才到餐桌上,想知魚事當問漁夫,談到食魚文化為甚麼需要建立魚的產銷履歷,因為漁產海鮮有了產地溯源、產銷履歷,消費大眾可以知道鮮魚來歷,也可以了解漁村故事、漁業文化和海洋生態的精彩。

目前台灣水產養殖已有業者導入產銷履歷,強調無毒生態養殖,通過各項食品安全驗證讓消費者安心選用,只是從一○二年至今台灣爆發一連串的食安問題,連拿到國家級認證標誌的廠商,產品都出事,面對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消費者對於產銷履歷認證普遍信心不足,但還是有許多農漁民堅持為消費者的三餐努力為食安把關,沿近海漁業和養殖漁業不同,漁民出海捕魚,魚在大海游來游去,有時漁獲滿載、有時網內空空白忙一場,變數多的近海漁業也可以生產履歷嗎?

漁民在海上辛苦捕獲的魚,當然也該有簡單產銷履歷,簡單這裡的指的是捕獲的魚種、地點、時間、船名、使用漁法、銷售店家,這個讓魚產品生產者有名字,讓消費者清楚魚的來源,是一個值得努力台灣漁業努力的願景。

這本書以南方澳漁港為背景,將魚市場販售的魚種拍攝出美麗的型態與鮮度,再輔以當地俗稱和簡單的生產履歷,這是食魚教育也是發展海洋知識經濟的基礎,雖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透過漁會協助整合船長、承銷人、超市和港邊餐廳的配合,但是看了日本發行四十二本築地魚市場漫畫書,給自己衝擊很大,台灣食魚教育已經慢半拍,蒐集魚的相關資源不比從前,但不管是多麼的困難都要努力去挑戰,值得高興的是十年來我們將蒐集的魚圖鑑架設台灣藝魚工廠網站,公開分享讓魚藝術家參考創作,讓料理長知道台灣魚食材的豐富,因為推廣魚藝術、食魚文化是永續漁業中最重要的部分。

忘掉殺魚這件事吧!

看到標題讀者是否有深深的疑惑呢?因為坊間出版只要是和魚料理有關的書,大多參考日本,介紹刀具,食材處理步驟和料理方式…等,本書出版的重點,主要介紹南方澳季節鮮魚和自家簡單料理,我的想法是,讀者到南方澳漁村生態旅遊,盡情體驗漁港風情、享味在地,就像到台中后里樹生酒莊喝到冠軍埔桃酒,不需要大費周章去學釀酒的道理是一樣的。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