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後記
   
回想《看得見的廣東話》(《看得見的粵方言》繁體版)的誕生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喜悅和期待的過程。
   
當我收到暨南大學出版社周玉宏老師的電話,說香港三聯書店有意向為我的《看得見的粵方言》一書出版繁體版的時候,我心裏是又驚喜又忐忑的。其中的喜悅至今記憶猶新,因為三聯是我非常喜愛的出版社,作為讀者,總能從他們出版物的選題、編輯、內容及裝幀上不斷找到驚喜,而忐忑,是因為感覺自己這本書還不夠好,當然,這也給了我一個繼續完善它的好機會。
   
本書的編寫源自於我在廣州美術學院一個設計課題——方言的視覺轉譯的整理。這個課題的初衷是希望用視覺圖形這種無國界語言來消解方言傳播的壁壘,引起大眾對方言文化的興趣,並由此產生親近或推廣方言的意願。由於一開始書稿牽涉的方言種類較多,編校難度較大,因此出版計劃一度擱置。直至遇上暨南大學出版社的小余編輯,在她的熱情建議及多番鼓勵下,這個項目才又被我重新拾起。那時正值我的孕期,整個編寫的過程有點長,待到最終付梓,我的女兒桐桐已經快五個月大了。可以說這本書是我在體驗生命孕育的同時孕育出來的另一個成果。對於它的出版,我也是既欣喜又忐忑,一如初為人母,非常期待它能受歡迎,卻又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後來和香港三聯書店的編輯鄭海檳先生碰面,是在初春三月一個微暖的午後,雖是初次見面,但傾談十分投契。海檳雖然不是粵方言地區出生的,但對粵方言卻有很深的研究,對於出版編輯事務更是充滿熱情。我們就新版書籍的目錄架構和增補內容交換了意見,很快梳理了工作提綱,因為默契,所以高效。能與這樣的編輯合作,我心中對這個繁體新版無疑又增加了期待。
   
除了重新梳理的內容架構,海檳還為我帶來另一個驚喜。與他一同前來的美術設計師吳丹娜小姐居然就是我們數年前的畢業生。聽到我的書的繁體版將由自己的學生來設計,真是高興而又安心了。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