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教養展_短波66
華人世界之未來趨勢

華人世界之未來趨勢

  • 作者:歐崇敬
  • 出版日期:2016/10/25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章 華人為何總是無法走到第三條路?】
 
[從城市文明、人民意識,觀察第三條路]
 
知識經典地位瓦解,社會就澈底的變成多元化論述空間,也成為服從欲望、誘惑、權力跟需求的時代。此時世人游離在雅俗之間,游離在崇高或卑微之間生活的第三條路出現了。政客面對誘惑和欲望、權力希望的世界,卻沒辦法再操作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沒有辦法用民族主義或種族主義來操控人民。此時人們開始建構的公民社會是一種後後現代的公民社會,而不再是現代主義的社會。台灣的台北已經是一個典型的後後現代城市,在高樓大廈之間走進到巷弄之間,就可以享受巷弄裡面的自然野趣,或小型公園,或獨特的社區特色,這點和日本東京、京都相似。
  
但是中國就不是如此,現在中國幾乎想要將所有一級城市(如:北京、上海)、二級城市(如:天津、武漢)都想建立成為曼哈頓型的城市,但卻從來沒有反省城市本身的需要、條件是什麼。在北京的馬路和馬路間有一塊一塊的社區或房子,或高樓大廈,已經沒有任何其他的空間可供人們躲藏、休憩。若有公園或休憩空間,也大都成為人滿為患的觀光名勝或景點,除了北京二環內的房子還保留少數胡同之外(胡同也將面臨拆除),幾乎再也找不到空隙可鑽入休息。但是中國目前卻試圖將深圳、南京、廣州、天津、重慶、武漢、長沙都建成像北京、上海一樣的曼哈頓型現代主義城市。
  
現代主義精神所帶來的當然是現代主義式的公民社會,以及現代主義式的權威思想,其中可包含種族主義、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等。而缺乏對現代性的反省,缺乏現代主義的思維,就不可能擁有邁向後後現代的能力,於是在威權主義統治的國家就會繼續存在崇高的權威性、律令性、無上的發言權,因此無法出現第三道路。直到中國的人民體會到自己並不想住在如同曼哈頓繁華卻冰冷的城市,必須回到和大自然,回到東方式的生活方式時,也就是中國發現第三條路被思考的一種開始。
  
台北曾經名列亞洲第二名的城市,在小小的盆地中,有一千多公尺的七星山,而在一個鐘頭內,即可以從山頂到達淡水的漁人碼頭。台北擁有河流、丘陵、高山,也有最現代化的一○一高樓大廈,同時也保留有傳統區域,如萬華區或大稻埕區,且有許多夜市。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