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展
明式黃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選

明式黃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選

  • 作者:劉柱柏
  • 出版日期:2016/10/28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緒言:明式家具從香港走向世界

黃天

    
談明式家具,豈能不談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正是從王世襄開始。
    
奇人而有奇才,暢安先生玩物不喪志,能將各種絕活逐一撰著,出版成《說葫蘆》、《蟋蟀譜集成》和《北京鴿哨》,又有專文〈獾狗篇〉、〈大鷹篇〉等“舊玩意書”,教一眾傳統學者瞠愕,但又不能不折服。而王世襄先生震撼全球文博界的絕學,就是對明式家具的研究,突破前人,開創出“明式家具學”,掀起購藏熱潮。
    
抗日戰爭後期,王世襄先生間關入川,隨梁思成先生來到李莊小鎮,加入“中國營造學社”。他在梁思成的指導下,用心地研習了《營造法式》,特別是有關小木作的篇章,同時又埋首鑽研《清代匠作則例》。這樣的學習,是對古代木工作法的一次深入瞭解,為日後研究家具的結構和裝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抗戰勝利後,王世襄先生回到北京,即時將目光投到硬木家具上。但他查找資料,僅見剛於1944年出版的古斯塔夫‧艾克著《中國花梨家具圖考》(Gustav Ecke, 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而中文專著則付闕如。王世襄先生不禁慨歎:中國的家具研究竟由外國人來撰寫指點。出於民族感情,他非常不服氣,立志要寫出一本更加完備的中國古代家具書,補此空白。
    
決心既下,馬上行動。首先是搜訪家具,城裏城外,曉市舊攤,古玩店肆,都有他的足跡。遇有心頭愛,或是可資研究的器具,都傾囊購取。那個年代,社會落後,生活窮困,家具購下,王老還要自己當搬運工,將笨重的硬木家具,捆在自行車的支架,運回東城芳嘉園。
    
好不容易,搜藏得各類几案椅桌、牀榻櫃箱,堆滿一屋。王世襄先生一面觀賞,一面研究;時而拆卸,時而組合,遇有疑難,求教名工巧匠,歷四十星霜,中經“反右”、“文革”等多重磨難,終於著成巨作《明式家具研究》。
    
但全文三十萬字、黑白圖加綫圖共四百餘幀,其篇幅是夠大的,印製成本當然不輕,加上這是一個非常陌生的選題,以改革開放初期內地出版社的資金和印製技術來盤算,出版社皆望而卻步,不敢貿然開動印刷機。
    
眼下書稿擱在紫檀大畫案上,王老心緒難安(與其字暢安適得其反)。正當暢安先生日夕愁悶之際,伯樂飄然而至。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