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臺灣的脊梁
臺灣本島外形像甘藷,以東北—西南走向躺在太平洋濱,總面積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其中100公尺以下的平原和盆地占31%,高度100到1,000公尺的丘陵和臺地占40%,1,000公尺以上的山地占了29%。
從空中俯瞰,可發現臺灣是個南北狹長、高山密布的島嶼。山地位置偏東,依稜脈的完整性大致可分成雪山山脈、海岸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等。其中,中央山脈山勢從東北縱走西南,像人體的脊椎,又像房屋的中梁,將臺灣分割成東西兩半,形成本島的分水嶺。
因五大山脈位置偏東,山勢大致相互平行,使得東側的地勢較陡峻,河流短而急,河床的坡降大,在高山縱谷形成瀑布景觀;造山運動地殼隆升的過程中之高溫高壓作用,不同的岩層傾斜、節理、褶皺、斷層等現象,在峽谷、斷崖地形中隨處可見,形成多樣的地質景觀。此外,臺灣冬季受東北季風,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加上山脈山勢高聳所賜,擁有由亞寒帶的高山植群帶,到熱帶的楠榕林帶等依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不同植生帶,生物多樣性豐富。
雪山山脈
雪山山脈位於中央山脈西北方,北起新北市三貂角(或鼻頭角),南止於臺中東勢與新社交界的龍安橋,是由雪山群峰、大霸尖山、品田山、志佳陽大山、大雪山、大劍山、佳陽山等連成一系列的山脈。
雪山山脈稜線大多由輕度變質的石英砂岩組成,因質地堅硬,造就了雪山山脈高大聳立的地形,3,000 公尺以上的高峰有五十四座。其中雪山高3,886公尺,是臺灣的第二高峰;大霸尖山高3,492 公尺,有「世紀奇峰」的美譽。雪山山脈分布著許多疑似冰河遺跡,密集分布於雪山主峰周圍,也讓「冰河是否來過臺灣」的議題引發各界的討論。
中央山脈
中央山脈北起蘇澳,南止鵝鑾鼻,長達340公里,是臺灣五大山脈中最長最大的山脈,故有脊梁山脈或臺灣屋脊之稱。山脈呈北北東至南南西走向。是臺灣東、西側水系的主分水嶺。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