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教養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1 莫雷諾的哲學系統
 
1966
 
編註:莫雷諾經常說他的哲學立場可以追溯到 1920 年代,但是這篇較晚期的文章卻最能綜合他的某些基本信念:在行動中活出個人真實的重要性;主觀真實的正當性;人與人之間(包括個案與治療師)現場、此時此地會心為前提;以及深度的平等主義(deep egalitarianism)。
 
打從一開始,心理劇的目標就是建構一個治療性的情境,並在其中運用生活經驗做為範本,整合生活的所有型態,包括從普同現象(universals)—時間、空間、現實及宇宙,直到生活經驗的細節和細微差異。
 
關於時間的心理治療及精神病理
 
我們從時間這個偉大的普同現象之一開始。在我們的世紀裡的心理治療程序中,時間的功能究竟是什麼?我這裡不是把時間說成是一種哲學、神祕主義或現象學的概念,而是一種治療概念。從治療程序的觀點來看,在心理治療的情境中,時間究竟可以進入到何種程度以及扮演何種功能?人類生活在時間當中—過去、現在和未來,可能在不同時間點出現病理現象,此時問題在於如何將這三個向度整合到重要的治療運作中。它們以「抽象的」參照點這種姿態出現並不足夠,還必須在治療方法裡活生生地呈現。時間的心理層面必須完全再次出現。
 
我們先來看看精神分析。當我提到精神分析,是指正統的佛洛伊德學派。在心理治療的教條中,時間所強調的都是過去。佛洛伊德是遺傳心理學和心理生物學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法是不斷回溯過去,試圖找出某些特定事情的原因。通常來說,一旦他愈往過去回溯,就愈認為可以找出事情的可能原因。很快地,精神分析師開始愈來愈往過去追溯,追溯到懷孕的子宮時期,可能的話甚至想追溯到更早以前,直到他們厭倦了這種「追憶似水年華」的徒勞工作,才拉回到比較近的時間。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