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猴頭猴腦的缺憾
 
一五○多年前,達爾文所提出「窩裡自製」的概念如果是對的,則工具的使用,就可能是由猿至人之智慧演化所缺少的那個環節了。
 
我屬猴!依照世俗的習慣,被期待的形象總是猴模猴樣的行動派。親戚朋友一聽到我是「猴齊天」的徒子徒孫,就一致認定我猴手猴腳的,又機靈又俐落,而且一定很調皮,喜歡爬樹,摘果偷桃,很會自得其樂!不幸的(或者說有幸的)是我真的很符合這些期待,年輕時候確實是又黑又乾又瘦,住在鄉下,常常穿梭在山裡樹林間,尤其是芒果成熟時,高大的芒果樹上總會見到我躲躲藏藏的身影;在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眼裡,又以伶俐調皮出名;在家裡和弟、妹吵架時,更常被冠以「潑猴」的「美稱」!
 
也許是在這樣的期待下長大,我從小就特別喜歡猴子,廟埕或市集裡有人耍猴戲,我絕對是第一個到場圍觀的「猴囝仔」!看著小猴子翻觔斗,騎小鐵馬,搶觀眾的東西吃,可愛滑稽得令人好開心,但看牠在休息時,脖子被鐵鍊栓住,行動受了限制,一副「猴落平陽被人欺」的可憐相,實在不忍心。有一次趁猴主人不注意時,偷偷拿老虎鉗剪開鐵鍊,放了小猴子,結果小猴子不逃走,反而被一旁觀眾嚇得跳上主人的肩膀上,害我的義行不得逞,還差點挨了一頓揍。哎!誰叫我就是有同類相憐的悲憫之心呢!
 
長大了,看「尪仔冊」,當然對漫畫裡的齊天大聖崇拜得不得了;等到會識字看書了,吳承恩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作家,一遍又一遍翻看著《西遊記》,伴我度過了童年、少年、青年、壯年,到不惑之年。孫悟空的善良、機智、真誠、幽默和義氣,才是真正充滿了「人」性的美猴王呢!小說裡,孫猴子掃蕩群魔,歷經萬難,完成取經大業,功德圓滿之後,終於變成人,最後又成神。這個隱喻很有意思!猴子要變成人,單憑和人非常相似的猴頭、猴腦和猴身是不夠的,牠必須要能使用各種方法(七十二變加金箍棒,利用策略請求外援等等)去解決環境中遭遇的各種困境,才是成人之道!換句話說,工具的使用,才是人猴之別的關鍵!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