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為什麼要受戒?
 
有的人一聽到「戒」字,就感到緊張,以為會被很多教條拘束,認為不受戒還沒事,一旦受戒,可能在生活中,發現做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行,行動無法自由自在。因此,希望只學佛,不受戒。
 
學佛的保護網

其實這是誤解了戒的意義,以及不了解受戒的功能與內容。佛教的戒律,並非要人什麼都不要說、什麼都不要做,而是提醒不要做傷害自己與別人的事,目的在於保護我們自己與他人。例如,五戒中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等四個戒,都是做人的基本原則,至於不飲酒戒,則是為了保護我們不因飲酒而亂性。因此,五戒、菩薩戒都是學佛的保護網,讓我們能安心學佛,知慚愧、常懺悔,隨時調整,不斷提昇生命的品質。

受戒,即表示願意接受佛的教導,願意學習佛法的智慧,願意讓明師成為自己修行的明燈,歡喜成為真正的佛教徒。

在皈依典禮受三皈依時,通常會同時受五戒,五戒不但是佛教徒的五個基本生活原則,也是所有佛教戒律的根本。我們學佛要從何學起?就是從學佛陀的身、口、意開始,修行就是在生活中改過遷善,就是在修正我們的行為。透過持戒,能讓我們的個性和言行舉止,更加沉穩、安定,不但能提昇個人人品,也能帶給人親和力與安定力。
 
身心平安少煩惱

持戒的功能,不但能從外在保護生活平安,也能調伏、轉化我們內在的煩惱。由於煩惱往往來自於一時的貪心、生氣或迷戀等情緒,內心如雲蔽日,此時,戒律則能提醒我們轉回正軌,就如撥雲見日,引導我們不迷失方向。例如以前可能未留意「出口傷人」,受戒後會想到「不惡口」,不一時口快而損人、傷人,甚至要學習慈悲語、柔軟語,如此既增長了智慧力,也培養了慈悲心。

佛教的戒律,不只是「諸惡莫做」,更有積極的「眾善奉行」,以達到身心清淨的「自淨其意」,並實踐自利利他的菩薩道。受戒、學戒、持戒,不但能讓我們「做好事、說好話、轉好運」,更能讓我們學佛成佛!

受戒有何好處?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