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老子的哲學(三版)

老子的哲學(三版)

  • 作者:王邦雄
  • 出版日期:2017/01/26
內容連載 頁數 1/6
序 論 談儒道兩家的「道」

—從儒道兩家的「心」,談生命價值的開發—

本文是筆者在耕莘寫作班、東海、輔仁與師大的演講詞,由師大國文系的同學錄音整理,再經由筆者潤飾補正。筆者研究中國哲學有年,寫下的論文不免背負了學術論文的包袱,不大能放得開,故可讀性不高。這篇演講詞的整理,自然較為平易,故以此文發表,並作為筆者《老子的哲學》一書的序文。或許通過本文的疏導,使讀者較能走進拙著《老子的哲學》的思想領域裡,對中國哲學的精神也較能有親切的體會,與恰當的知解。

人會向自己發問:人為什麼活著?我要往何處去?這個問題的提出,本身就顯現了生命莊嚴的意義。人之成為萬物之靈,就從這裡開始。我們要問生命的價值何在?人生的方向又如何貞定?實則,意義得自己去尋求,自己去賦予。你參與人間,承擔使命,生命的存在就會湧現莊嚴而真實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是我們賦予它,而不是它給我們。所以人生在世,不能等待意義自己到來。今天我試圖從儒道兩家的思想,來談談生命價值如何開發的問題。

一、形而上與形而下

首先,我們從《易經‧繫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這句話,開始反省生命進路的問題。孔穎達解為:自形外而上者謂之道,自形內而下者謂之器;宋代大儒張橫渠亦以形而上是無形體,形而下是有形體解這句話。朱夫子便不大贊同,他雖認為理氣是二元,卻仍主理與氣不可離,故反對以有形、無形區分道與器;而戴東原則解「形而上」是形以前,「形而下」是形以後,是以成形與否來區分。因此,《易傳》此言在歷代思想家的注疏中,皆各就己學加以二分。大略說來,形而上是在有形世界之上,叫道;形而下是有形世界,叫器,是兩層劃分的,一是感官所對的萬有世界,這就是形器,另外有一個超乎官覺的無形存在,是讓這一切有形世界所以存在的原理,我想即是指「天道」。一、兩千年來中國學者一直採信這個觀點。當代日本學者即以「形而上者謂之道」來翻譯西方的meta­physics,就是所謂的形上學。在西方,physics是物理學,meta是「後」的意思,也就是在物理學後面的。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