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 作者:葉鋆生
  • 出版日期:2017/02/28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章 文字
 
凡欲研究一國的事情,必先誦讀其書籍,而欲誦讀其書籍,尤非先知其文字不可。若對文字尚不明了,則無論任何方法,勢必無從著手。所以在研究本國人文史的開始,須從文字方面來考察,便是這個道理。而求知本國的文字,第一應知其形音與義,換句話說,就是須合知其意義的各方面。但是這種研究工作非常不易,可說是最難的事。從事這種學問的人,常如張之洞所謂“終身鑽研,汩沒無聞,亦是一病”。要之,欲知本國文字,當從具備其大體的知識為適宜。至於詳細的研究,只好讓給專門學者。
 
我國文字在今千八百年前,後漢末葉的時候,有名學者許慎出來,他著《說文解字》十五卷,可算是我國文字學的大宗。我們讀其書的序文,便可了解文字的大體。現就文字的起源與沿革及其六書構造法,分節簡說如下。
 
第一節 文字的起源及其沿革
 
我國重要的事物,多脫始於伏羲氏,文字也照樣的脫始於伏羲氏。傳說伏羲氏作《易》的八卦,為原始文字的創元。後來神農氏施行結繩之政,用種種的繩線,結成不同的形式,以為各種事情的符號。現在沖繩的地方,尚有這種類似事情的遺跡,誠具考究興趣的問題。嗣後社會逐漸進化,對於世間結繩記事,覺得很不合宜,於是黃帝之臣蒼頡,乃參酌鳥獸的足跡,創作文字。所謂“文”是模樣,但其模樣獨成一體;又“字”是孳乳而漸多之謂,以補文之不足,益增其形與聲,所謂由合體而成的。其後顓頊、帝嚳、堯舜及夏殷周三代的字形,各不相同,但後世總稱為古文。迨至周室中興的宣王時,史籀出而作大篆。又幾經春秋戰國之世,諸國各有其文字,參雜百出,甚不統一。秦始皇統一宇內,納丞相李斯的進言,廢止與秦歧異的文字,始成文字統一的大事業。這時李斯作《蒼頡篇》,趙高作《爰歷篇》,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將史籀所作大篆的字畫多者,化為簡略,是為小篆。秦始以法律治國,役使事繁,對於小篆的字畫,仍嫌其多,不適合事急時的需用。因有程邈之人,以簡易為主,創作隸書。按隸書的命名,就是施行於徒隸之間,甚至官廳的小使,亦得容易使用,而極稱簡便的文字的意義。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