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在誠靜怡思維成形的這些年間,他可能領悟到:隨著中國的本色化進程需要建立一個聯合的中國教會。1890年代的維新運動和排外的民族主義,特別是義和團運動,肯定使他意識到同時具備中國人與基督徒雙重身分的張力。理一視似乎對誠靜怡具有相當重要的個人影響,因為在後來的歲月裡,在成熟的誠靜怡身上能夠清楚地看到理一視的品格特徵。理一視被視為一位性格直率和純樸高尚的人。在人們的眼中,他也是一位性情中人,氣度寬宏。他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寬廣的眼界。作為一名基督徒,他虔誠、全心奉獻給上帝,並具有超凡魅力、執著、信仰堅定。作為一名傳教士,理一視熱情而又堅定,並且熱愛傳揚福音。他有洞察時代徵兆的遠見,並以作為人們的領路人而聞名。72 後來,這些性格特徵在誠靜怡身上都是顯而易見的。另一種來自理一視的影響體現在誠靜怡對處境的關懷,以及對發展適應中國情勢的教會事工的種種方法的關注。理一視欣賞儒家教育,即使他並不完全贊同儒家教育的內容。他試圖抵制將西方制度性基督教作全面的移植。理一視對福音佈道的熱情也在誠靜怡身上留下了痕跡,這一點可以從追溯他後來的事奉生涯中看出來。73
誠靜怡於1900 年5 月從天津的神學院畢業。在同班的四名同學之中,他排名第一。首先他被派往倫敦會位於天津和北京之間的一個傳教站事奉。74 然而,義和團運動的爆發阻止了他在畢業後返回北京,這致使他未能就任這一新的職位。到了五月底,義和團運動已經從直隸與山東的邊界區域開始往北,向天津和北京擴散。運動鋒鏑之處,義和團焚燒、掠奪和殘害中國信徒,並且常常綁架婦女信徒。75
在北京的英國傳教士於6月7日接到命令要他們躲進英國使館,但是英國公使竇納樂(Sir Claude Maxwell MacDonald,1852-1915)卻全然拒絕為中國基督徒提供保護。石牧師(Rev. J. Stonehouse)描述了倫敦會信徒們的驚恐:
因為我們是基督徒,我們將被我們自己的同胞殺害。你們的政府和我們的政府都不保護我們,我們的處境真是可憐。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