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2
Chapter 1 化繁為簡,立即行動
 
根據日常習慣來制定計畫
 
「可以做的時間」基本是固定的
 
無論是想做的事也好,不想做的事也罷,有趣的是我們處理工作的時間幾乎是固定的。
 
我堅持將自己的活動以1分鐘為單位進行記錄,以便於分析我傾向於在什麼時間做某項工作。從這些記錄裡,我讀到了很多資訊,比如說,這篇稿子寫作的時間不是在早晨6~7點鐘,就在晚上6~7點鐘。然而在我的計畫裡,寫作這篇稿子的時間和實際完全不同:「想做的時間」在清晨5~6點鐘或者上午11 ~12點鐘。
 
造成差異的原因是,早晨起床後,我通常會喝杯咖啡、做做健身操等,加上寫稿子的那段時間皮膚很乾燥,早上起來之後必須先塗些保濕面霜。這樣一來,這些零碎的小事就耽擱不少時間,自然要到6點鐘以後才能坐下來寫作。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即使我們「想在這個時間段做」,實際上能做的時間段卻與計畫不同。而這種不同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因此,實際著手工作的時間就常常與我們的預想有所出入。
 
對照「想做的時間」與「可以做的時間」
 
十分看重計畫性的人,會因為計畫與實際的出入而感到十分焦慮。他們想方設法按照計畫做事,效果卻不甚理想。我也曾度過了一段這樣的日子,後來某天我突然發現了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將「想做的時間」與「可以做的時間」對照起來。不去瞻前顧後地制定計畫,而是將自己已經發生的行動重現。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記錄自己的行動,再根據記錄來制定計畫。
 
即使我努力地去制定計畫,也總是無法按照計畫完成工作,倒不如根據已經發生的事情來修正計畫。這樣一來,就能得到一份十分有可行性的計畫了。
 
「時機」在我們工作的時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面對那些難以著手的事情時,這種重要性就更加突現出來。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注意,比起想做的時機更應該把握能做的時機。雖然能做的時機並不一定是我們心理上幹勁最充足的時候,但卻更利於手頭工作的完成。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