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弘一大師的悠遠智慧

弘一大師的悠遠智慧

  • 作者:張笑恒
  • 出版日期:2017/04/10
內容連載 頁數 1/9
第一課   大肚能容天下事,立定腳跟好做人
 
1.以德報怨天地寬,相逢一笑泯恩仇
 
弘一法師曾經說:「面對事情,要先考慮別人的難處;談論別人,要先將心比心地想自己是否能夠承受。當你用一個指頭指向別人時,要記得其他四個指頭是指向自己的。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弘一法師一生從未與人有過爭執,他從不記恨任何人,在他心裏,每個人都是可以被原諒的,每個人都是他的朋友。
 
宋代的呂蒙正胸懷寬廣,氣量宏大,頗有大將風度。每當遇到與人意見相左時,他必定要以委曲婉轉的比喻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不跟人爭吵。因此,皇帝對他很是信任。
 
當呂蒙正初次進入朝廷的時候,有一位官員指著他說:「這個人也能當參政嗎?」
 
呂蒙正假裝沒聽見,付之一笑。
 
呂蒙正的朋友為此憤憤不平,想要質問那個官員叫什麼名字。呂蒙正馬上制止他們說:「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輩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
 
當時在場的官員無不佩服他的豁達大度。
 
後來那位官員親自到呂蒙正的家裏去致歉,並與他結為好友,從此相互扶持。
 
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與人相處,磕磕絆絆總是在所難免的,關鍵要看我們如何處理。學會以德報怨,用一種寬容、寬恕的心態來處理的話,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個斤斤計較、毫無雅量的人,是不可能贏得別人信任的。不管別人是有意還是無意做出傷害我們的事情,若事事都要睚眥必報,要別人加倍償還的話,恐怕是會大失人心的。這樣不懂忍耐,不懂寬容,看上去是報了仇,實際上害的還是我們自己。
 
當我們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想要採取極端的方式處理問題時,不妨多想一想。一旦我們硬碰硬地去處理問題,仇恨的種子就會在心裏紮根,從而毀掉我們的生活。與其硬碰硬地讓雙方都受到傷害,不如我們主動退讓,予人一個方便,又何嘗不可呢?
 
《菜根譚》中寫道:「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懂得寬恕別人,原諒別人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品質。佛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師問弟子:「如果別人把口水吐到你的臉上,你該怎麼辦?」弟子回答說:「把他擦乾。」師說:「應該讓它自己乾。」
 
人若能以德報怨,必然能夠化解仇恨與敵意。到時候,再敵對的人也能夠相逢一笑泯恩仇。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