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再世紅梅記如何再世 黃秀蓮

看完《再世紅梅記》後,那夜,我興奮得有點難眠,容我自信而武斷,在我看過的各類劇曲中,以這一齣是最出色最完美。

今歲是任劍輝百歲冥壽,梨園一株奇香,離世二十多年後,依舊暗香浮動,清芬如故,「不思量,自難忘」,教戲迷長憶者,除了任姐,更有何人?任白慈善基金會之所以在芸芸劇目中選取《再世紅梅記》(下稱(《再》)來公演,一是紀念戲迷永恆的情人,二是紀念劇作家唐滌生,《再》是唐巔峰之作,亦是最後遺作,一九五九年任白首演《再》劇時,他魂斷座上,不朽之才,畢生心血,盡獻粵劇。「彷彿有劍在,還待認唐生」,神遊舊事,不勝唏噓,而香港文化中心燈光漸黯,絲竹鑼鼓響起,幔幕輕啟了。

在《再》謝幕之時,滿溢胸臆者,何只興奮,簡直是驕傲,香港這地方真是地靈人傑,在這片小小土壤上,竟有本事製作出遠遠超乎海峽兩岸的劇作。此劇上承中國戲曲之精粹,又融鑄入地域色彩,由粵人粵腔粵曲,把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蘊發揚;我無意過份強調本土主義,古典戲曲,源遠流長,京崑川越,各擅勝場,我只是慶幸南國一隅,不只承傳,更能精進,不只演藝湛深,更有宏闊視野,不只竭誠守業,更能高瞻遠矚。此劇製作之精、氣魄之大、美學之高、水準之佳,令人擊節,所以三度謝幕,掌聲潮湧,猶未能盡讚歎之一二。同樣,白雪仙僅在謝幕時才亮一亮相,其實是「處處有仙蹤」,這位總工程師所傾注的深情,所凝聚的心力,所投放的資源,拙文也未能表述一二。

翻閱由邁克所編之場刊,喜見重磅厚紙,典雅華美,封面紅梅飄墜,燙金凹字,不吝成本,可見一斑。內頁臚列了工作人員的陣容,策劃小組中有代表了完美主義、不惜上下求索的白雪仙,以認真嚴謹聞名於學術界的盧瑋鑾(小思),尚有陳培偉、高王玉瓊、張敏慧,此外,製作環節分工十分清晰,從總電機師到字幕控制,皆有專人各司其職,台柱及演員共四十三人、樂師十七人、舞台助理十三人,工作人員總數超過一百。台前幕後,都是各行當的傑出人才,有來自粵劇界,亦有來自舞蹈、話劇及視藝媒體,其中不少屢獲獎項。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