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9
第一章 富蘭克林與美國的誕生
 
他初抵費城的那一幕,是自傳文學中最出名的情景之一:十七歲離鄉背井的邋遢少年,貌似謙遜,實則莽撞。他匆匆下船,買了三個麵包捲,徘徊在馬路上。但是,且慢!事情沒那麼單純。那本自傳再往前翻個幾頁,我們看到他是六十五歲的犀利觀察者,坐在英國的鄉間小屋裡,提筆寫信給兒子,描述那個情境。那個兒子其實是他的私生子,此時已貴為總督,自命不凡,需要人提醒他,家族乃系出寒門。
 
不過,再仔細翻閱他的手稿,又可以瞥見另一番事實。他除了在正文裡描述自己在費城街頭徘徊的情景以外,也在邊角注記,當時他正好經過未來妻子黛博拉.里德(Deborah Read)的家門,說「她站在門口看見了我,心想這傢伙怎麼那麼狼狽,但我確實就是那副窘樣。」從這段簡短的文字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那位自傳作家的筆下有個心愛的主角,名叫班傑明.富蘭克林,他有重重交疊的身分:先是從他花甲之年的眼中,看到一位年輕的小伙子;接著再由妻子的角度,回憶當時自己的模樣;最後巧妙地以「我確實就是那副窘樣」自我解嘲,幾乎難掩他對於自己傳奇一生的驕傲。
 
富蘭克林是個親和力十足的開國元勛。相較之下,喬治.華盛頓向來氣勢威嚴,連夥伴都不敢搭他的肩,如今更是讓人敬畏,傑弗遜和亞當斯也一樣令人畏懼。但富蘭克林就不同了,他是充滿抱負的創業家,感覺像血肉之軀,可直呼名諱,而不是神格化的雕像。他似乎從歷史的舞台上轉向我們,透過那副新奇的眼鏡,對著我們眨眼睛。他透過書信、玩笑和自傳跟我們談話,從來不用華麗的辭藻,而是以出奇現代的犀利言語侃侃而談。即使是現代,我們仍不時看到其身影。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