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味蕾下的詩想:平民菜譜及其他

味蕾下的詩想:平民菜譜及其他

  • 作者:徐望雲
  • 出版日期:2017/06/09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煲仔飯】
 
「我以纖弱的皮膚承受生活的/坎坷與灼燒,為保留最好的內容/滋養你們,當一切走到盡頭/仍有餘香薄脆,那是最後的溫柔」
 
☉詩想
 
很多年以後,我在北美的新家園為稻粱謀,為年幼子女籌措教育基金,忙著兼差幹活的時候,心思總會跋涉回那個天色赭紅的黃昏,我放了學,向母親告知新的學期,臨近畢業的學生需要繳交一筆校外觀摩費,這次觀摩對我們選填志願將有積極的幫助。
 
母親聽了後,點點頭,頓了三秒鐘,就回廚房去準備晚餐。晚上就蹭到隔壁找鄰居起了個會,透過我們眷村那道隔音效果幾乎是零的超薄水泥牆,我隱約可以感受到母親在訴說如何需要這筆錢時的急切心情。
 
當時父親人在花蓮,每月微薄的薪水全數交給母親處理,不夠的、或怎麼不夠的,父親不會去問,因此,儘管為我們學業而透支的家用,父親也無法感受。
 
那些年的台灣正要奮起,政治環境開始有細微的變化,屬於本土的聲音逐漸躍上檯面,但屬於小康之家的軍公教家庭如我們家,多數仍在社會底層安安靜靜與生活搏鬥著,即使一點小小的透支都有可能將一個家庭擊倒。
 
很多年之後,換我扮演母親當年的角色,開始想方設法提供給下一代比我當年更好的教育資源時,才隱約體受到,母親當年的心情,想必與我今天的心情相彷彿,然而,在台灣經濟面臨國際大局勢的衝擊(退出聯合國、石油危機、台美斷交……),而顯得搖擺不定的年代,想要保證我們兄弟姐妹能夠有安定的成長和受教育空間,那形勢顯然比今天更加險峻!
 
一代一代啊,就這樣,以不同的角色和人選,幾乎相同的故事梗概,卻經過不斷改編演出的戲碼,迤邐過一個更大跨度的時空。
 
而每每在反芻父母與我、我與子女的關係時,思想也總會竄進我最近常吃的港式煲仔飯,這種煲仔飯,是將煮好的飯(很多人選擇用泰國米這類長米。)放進砂鍋(故又稱砂鍋飯),放上配料,再加蓋以慢火去煲個十幾二十分鐘,再開蓋把甜醬油倒在飯面上。
 
在香港,煲仔飯過去只在大排檔提供,如廟街。但現在茶餐廳、酒樓和港式快餐店均可見到,更發展出「百搭」煲仔飯,即顧客可自由點選兩三樣菜,做為煲仔飯的主菜。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