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1
• 「如果一個人天賦異秉,使得他渴望表現而且飽受折磨,那這種天分就一定會展露出來,不需自我懷疑。要知道,這種事書本無法教給你什麼。你的耳朵、頭腦和心就是你的學校。如果這些都有了,那就拿起你的筆把它寫下來,之後再去請教內行人的意見。」——莫札特寫給一個有音樂天賦、並前來向他請教作曲方法的男孩
•「旋律是音樂的精華。我會把歌唱家比喻成優秀的賽駒,而對位法作曲家則是老驛馬。所以聽我一勸,別畫蛇添足。謹記一句義大利古諺語「Chi s a più, meno sa」,意思是「學得越多,懂得越少」。——一七八六年,寫給英格蘭男高音麥可.凱利(Michael Kelly),回覆他關於是否該學習對位法的提問。
•「有關流行與否,請別擔心;我歌劇裡的音樂什麼樣的人都能聽,除了耳朵長繭的人。」——慕尼黑,一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寫給父親。雷歐波德曾擔憂莫札特的音樂對一般人來說難以親近,他在十二月十一日曾寫道:「我建議你在寫作時不僅要考慮音樂愛好者,也要考慮那些本來不聽的人。你知道一百個無知的人中總有十位真正的行家,所以別忘了何謂流行,讓耳朵長繭的人也願意湊耳聽聽。」
•「曲終時會是一片鬧哄哄,但這是一幕告終時必要的效果,越嘈雜越好, 越簡潔越理想,如此一來人們才不會吝於給出掌聲。」—維也納,一七八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寫給父親。這裡說的壓軸指的是《後宮誘逃》第一幕的三重奏。
• 「一般來說,小時候從沒嚐過棍子滋味、或挨老師一頓罵的人,長大後總以為能單憑才華與性情在藝術上為所欲為。有些人表現出眾,但永遠只能隨著人們的想法,毫無己見;另有一些人確有己見,卻不懂得如何發揮。你就是這樣。」——一七八九年寫給好友的信中,對一首交響曲的批評。
•「以演奏技巧而言里希特先生彈得很好,不過,您很快就會聽到那粗糙、費力、毫無情感滋味的琴音。他是世上最好相處的人之一,全無虛榮的姿態。當我彈奏給他聽,他總盯著我的手指,有天他說:「天啊!我終日虐待自己、練得汗流浹背,卻始終得不到掌聲; 但對你來說,朋友啊,這根本像是兒戲!」「沒錯,」我說:「我只是事先勤練,以免被你瞧見我力不從心的模樣。」——維也納,一七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寫給在薩爾茲堡的父親。里希特這位莫札特推薦給父親的鋼琴家,也正前往該處舉辦演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