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8
第一篇 從小學教師到北大教授──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錢穆(一八九五—一九九○年)是二十世紀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十八歲時家貧輟學,矢志自修,擔任小學教師十年、中學教師八年,其間努力撰述,而以〈劉向歆父子年譜〉一文引起學界注意。三十七歲時起任教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並在清華大學兼課,備受學生歡迎。一九三五年出版《先秦諸子繫年》,一九三七年出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奠定了他在學界的地位,這兩本巨著的成就和影響是很深遠的。教學工作與學術研究齊頭並進,是錢穆人生的第一個階段。經過三十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成為一個散發光芒的年輕歷史學家。
錢穆自少年時代開始,即廣泛閱讀中國古籍,尤愛唐宋韓柳及清代桐城派古文,其間漸趨於學術研究。壯年以後,乃集中於向史學領域發展。早期成績偏在考證工夫,中年起以通識性論著為重,涉獵範圍包括政治、地理、社會、經濟各方面,而學術思想一直為貫串歷代演變的主要脈絡。
錢穆生於清朝在甲午一役中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之年,此後的中國,經歷了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之役,辛亥革命爆發,在民國建立後,復有軍閥混戰、北伐戰爭,至一九三○年代,更面臨日本一連串侵華舉動,與此同時是中國全民艱苦的抗日戰爭。
錢穆撰詞的《新亞校歌》第三段:「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裏,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可以說是這個階段的寫照。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讀書和教學經驗
錢穆幼時在祖父和父親的熏陶下成長,小學及中學接受新式教育,其後輾轉在幾間中小學任教,長達十八年之久。他本着自學精神,不斷地堅持讀書治學,終於揚名學界,成為大學教授。錢穆讀書時,受到一位老師呂思勉的啟迪;任教中小學期間,梁啟超著作對他的影響很大。
共
8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