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8
1.前言
王妃公園莊園是我的瘋人院、我的杜鵑窩。一九八0年代末,我在那裡渡過將近八個月的時間。這座莊園是芙萊恩醫院的轉世投胎,銷售資料對此諱莫如深;然而即便當年,芙萊恩醫院便以自己的方式獨領風騷。我在一九八八年七月首次入住,這裡一度是英國規模最大、最先進的精神病機構:位於密德薩克斯郡的考尼哈奇窮人精神病院(Pauper Lunatic Asylum at Colney Hatch),大家叫它「考尼哈奇」,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才改名芙萊恩。在英國,幾乎每一家老精神病院都被點名關閉,芙萊恩也不例外。入院幾天後,我的朋友歷史學家拉斐爾˙山繆來醫院看我。他在龐大而死氣沉沉的病房區東張西望,毫不掩飾著迷之情,然後抱住我說,「親愛的芭芭拉!妳真幸運!作為歷史學家而置身於維多利亞時代僅剩的幾家偉大機構之一!」他的話讓我又氣又好笑,不過這幾句話就此埋進我的心底──這本書就是成果。
我一直很不快樂。二十一歲那年,我從加拿大跑到倫敦,以為可以就此把痛苦留在過去。然而陰霾與我隨行,並且在我二十好幾的時候出現可怕的轉折。我變得極度焦慮,無法入睡,備受各種奇怪的生理症狀困擾。一九八一年,我三十一歲,有一段期間徹底崩潰,因此決定尋求協助。當時許多朋友在做心理治療,我也跟著有樣學樣。我在一九八二年開始看精神分析師,三年內,我失去正常生活的一切表象,再過三年,我就進了芙萊恩。我在精神醫療體系前前後後待了將近四年,包括住院和門診時間。在芙萊恩住院期間,我失去了我的房子,後來只好寄宿精神病中途宿舍(psychiatric hostel)。不過那時候,我的世界圍繞著這場疾病縮成一團,我以為自己會是一輩子的瘋子。
幸虧我的命運並非如此。但是假如真的好不了該怎麼辦?我接下來的生命會有什麼際遇?
這本書的誕生,有一部分就是為了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生病那幾年,適逢精神醫療體系大革命,整個西方世界莫不像潑水似地,把精神病患從老精神病院倒進各個「社區」。我在一九九二年正式出院,芙萊恩隔年歇業,到了世紀末,幾乎所有精神病院都凋零殆盡。我親身經歷了精神病院時代的式微。我當時似懂非懂,只是偶爾為自己的未來感到非常惶恐。但是這種種變化(只要我有所察覺),無非讓我更自暴自棄罷了。反正我已經沒救,這間醫院、那家日間中心,或者沒有醫院也沒有日間中心──對我而言又有什麼差別?
共
8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