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5
創意來自突破
1905年一個晴朗春日,瑞士某處小鎮,一位年輕的專利局鑑定員把妻子和一歲大的兒子留在家裡,前去找他最要好的朋友,討論一個難解的問題。這兩個人喜歡一起交流思想,從哲學到物理學、從藝術到電學,無所不談。那天早上,年輕的專利局鑑定員想討論一個讓他腦筋傷了好些時日的問題。
這一年來,他一直聚焦在一個他十年前就構思的物理理論。他把這個難題的所有細節都攤出來,兩個人花了整整一天分析概念,修改難題的每一個環節。到了黃昏,這位年輕人得出結論:他奮鬥了十年的理論是行不通的。沮喪氣餒下,他說他要放棄整個探索。於是,這位名叫愛因斯坦的年輕人拖著腳步,悶悶不樂的返家,上床睡覺。
翌日早上,一陣急亂敲門聲響起,朋友打開門,看到愛因斯坦,你可以想像他朋友有多麼驚訝。愛因斯坦連禮貌性的問候都省了,脫口就說:「謝謝你,我已經完全解開問題了!」然後,他回到家,開始動筆。接下來的六個星期,愛因斯坦寫出人類史上極為重要的科學貢獻之一:狹義相對論。
那晚愛因斯坦的腦袋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努力這麼多年,為何在他已經放棄的當下,解答突然就出現了呢?
愛因斯坦這個經歷,是典型的「突破性思考」案例:我們的大腦會產生突破性思考,出現解決問題的全新方法,與看待世界的全新方式。信不信由你,假如你曾經產生一個突破,你的大腦肯定發生過相同的流程。
事實上,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發明家愛迪生,都刻意使用這種流程。達利打盹時,會把手肘靠在桌面,以手掌托著下巴,在手掌與下巴間夾一支湯匙,才開始入睡。當肌肉鬆弛時,湯匙掉到桌上,發出聲響把他吵醒,然後他就會把此刻浮現在腦海的概念草繪下來。愛迪生也有類似的習慣,當他坐在椅子上打盹時,手裡會握著一些彈珠,彈珠落地吵醒他時,他就立刻把當時浮現在腦海的東西寫下來。
共
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