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太陽系的誕生
 
太陽是從一團氣體和塵埃中誕生的。形成恆星所剩下的物質,在太陽周圍形成了碎屑環。這些微小的粒子慢慢聚集變大,形成小行星、衛星以及行星。
 
50億年前,太陽系還沒形成。我們的星系──銀河系,則是早在80億年前就存在了。一代又一代的恆星生死輪迴,在太空中撒下了氣體和塵埃的種子,形成巨大的暗雲。接著,星系外圍開始發生擾動,恆星以超新星的方式爆發,擠壓鄰近的暗雲。暗雲會因自身重力塌縮,深處較密集的氣體團塊聚集形成上千個原恆星(protostar)。當原恆星收縮時,核心的溫度升高,因而開始產生核融合反應,恆星就此誕生。
 
許多新生的恆星周圍,環繞著由氣體和冰質塵埃組成的圓盤。其中一個特別的例子就是新生太陽周圍的圓盤,裡面的物質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形成了太陽系裡的眾多行星。
 
太陽系育嬰房
 
新生的太陽系藏身在巨大星際雲塵的深處,因此能不受太空中危險的輻射侵擾。這些雲塵主要是大霹靂所留下的的氫和氦,再加上死亡恆星噴發出的灰粒和宇宙塵埃。由於溫度很低,甲烷、氨氣和水蒸氣都在微小的塵粒上結凍,這些繞著年輕太陽的迷你冰雹,就是將來形成行星的小種子。
 
神祕山
 
時至今日,在巨大的星際雲氣中,仍有恆星和行星系統正在誕生。最好的例子就是在船底座星雲(Carina Nebula)裡,有一團名為神祕山(Mystic Mountain)的雲氣。雖然原恆星隱身在黑暗之中,但從年輕行星系統往外噴射的噴流,看起來就像是一對延伸達2兆公里(1兆2000億公里)的號角(右圖遠方)。
 
太陽系的總質量中,有99.8%都集中在太陽上。
 
太陽誕生祕境
 
在富含化合物的分子雲(molecular cloud)深處,有一團即將形成太陽的雲氣正在塌縮。雲氣收縮會導致溫度升高,形成原恆星。
 
雙極噴流
 
原恆星開始旋轉,產生的強大磁場迫使氣流往相反的方向噴出。周圍塌縮的氣體旋轉速度越來越快,也變得越來越扁。
 
開始發光
 
當原恆星的溫度高到足以點燃核反應,太陽就開始發光。高溫將附近的冰加熱並往外吹,圓盤內側只留下岩質塵埃,但外緣仍有冰質微粒存在。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