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9
求 知 篇
以所有人為師,會變得更加強大


古人說:一事不知,儒者之恥。知道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的人是可恥的。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僅憑從某個名師名校學到的有限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多方求教,並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在現實中,才會造就成功。以所有人為師,我們才會變得更加強大。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

【釋義】

子貢問孔子:孔文子為什麼被諡為“文”呢?孔子回答他,孔文子勤奮好學,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所以被諡為“文”。

孔文子是衛國大夫,姓孔,名圉,諡號“文”。古代君主、大臣、貴族死後都要依據其生平事蹟給一個稱號,這就叫“諡”,所給稱號也就叫諡號。關於“文”的諡號,《逸周書.諡法解》列了道德博厚、勤學好問、慈惠愛民等多種品德。也就是說,凡是有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諡為“文”。那麼孔文子到底是因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諡為“文”的呢?子貢由此而發出了疑問,孔子於是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對一般人來說,敏而好學似乎還比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恥下問就非常之難了。因為敏而好學不外乎是聰明而勤奮罷了。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而不恥下問則是要向不如我們自己的人請教。這不僅僅是個好不好學的問題,而且還牽涉到自尊心、虛榮心在內的問題。

俄國學者、詩人羅蒙諾索夫徒步兩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學,因為不是貴族子弟而被拒之學校門外。後來他裝成外城貴族的兒子混進學院學習。因為不懂拉丁文,老師讓他坐在最後一排。班上的孩子大都是十三、四歲。他們笑他:“二十來歲的大傻瓜來學拉丁文!”但羅蒙諾索夫對老師的冷淡、同學的譏笑佯作不知,只是專心聽講,虛心求教,學習拉丁文造句。後來他以卓越的才能和優良的拉丁文水準被派往德國學習。他最終由一個打魚的青年,成為一位著名的科學家。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所能知道的也很有限,總有比自己在某些方面強的人,總會有自己不懂的事,那就必須得問。請不要讓虛榮心堵住了自己的嘴。堵住了自己的嘴,就是堵住了開啟知識的大門。若你將別人說過的話當做是廢話,那它就到此為止;而你當它是道理,它便會因你的虛心而開啟生機。在生活中有虛懷若谷的精神,是會受益終生的。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