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

  • 作者:劉迎勝
  • 出版日期:2017/12/22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 草原絲路的肇端

第一節 絲織業的產生


蠶桑絲綢業是古代中國獨有的產業部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美麗的絲綢是受到世界人民喜愛的中國產品。一九九一年我在中亞的烏茲別克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草原絲綢之路」考察時,烏茲別克科學院院士、考古學家阿斯卡洛夫一再宣布,他們在烏茲別克發現了公元前十六世紀的絲織品。他認為絲綢起源於中亞。阿斯卡洛夫沒有出示他所說的絲織物樣品,也沒有說明他斷代的論據。他的這一論點與文獻記載及中國的考古發掘成果相矛盾。中國唐代的地理著作《大唐西域記》明確提到,西域的蠶桑業是從中原內地傳入的。

蠶是在中國馴化的。據民間傳說,黃帝的元妃西陵氏女嫘祖始教民育蠶治絲,以供衣服。人類在未能科學地認識自己的歷史以前,往往把一些偉大的創造發明歸功於某位聖人,實際上絲桑業不可能是哪一個人發明的,它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在千百年的生產勞動實踐中,總結世世代代積累的經驗而創造出來的。不過這個傳說表明中國的蠶桑業在遠古時代已經產生。

二十世紀以來中國考古學取得的成績使我們對蠶桑業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一九二六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西陰村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發現了半個用刀切割過的蠶繭,繭長十五點二毫米,寬七點一毫米●註1見李濟:《西陰村史前遺存》,見《清華大學研究院》第三種,一九二七年版。。這表明在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已經開始馴養桑蠶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西陰村出土的這個蠶繭被認為是中國桑蠶業起源的最早物證。

一九五八年,在距今約五千年左右的浙江吳興縣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一批四千七百年前的絲織物●註2《錢山漾發掘簡報》,《考古學報》一九六○年第2期;《吳興錢山漾遺址第一、二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一九六○年第3期。。經過科學鑒定,證明這批絲織物所用的原料為家蠶絲,織造技術已經達到一定水平。

這些考古發現使我們認識到,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大地上南北各地的原始居民已經建立了蠶桑業,用從蠶繭中抽出的絲織作衣。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