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5
好股票也會賠錢,問題在人
我相信所有的投資錯誤,其實是投資人的錯。投資本身並不會犯錯。
我們常常忘記,投資就是做出取捨。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掌控一切,直到我們對某一項投資商品點了頭──我們決定要對這項投資提出哪些問題(如果有任何問題的話)、決定要問誰、決定投資多少錢、何時進場?
如果這項投資表現得好,我們就會開心的想:「是我挑對好股票。」賺錢的時候,把功勞歸給自己的感覺真好。
可是一旦住進套房,那就是別人家的錯了。我們指責把賠錢的金融商品賣給我們的人、那些搞垮經濟的混蛋銀行家、政府的支出失控、媒體的謊言、巴西的爛天氣……隨便哪個代罪羔羊都好。
這種情形總是讓我想起小時候,有一次我在使用除草機,不小心輾過灑水器的噴頭。當時我跑進屋裡告訴媽媽,說是除草機撞壞了灑水器,她耐心的向我解釋,除草機不會撞壞灑水器,推著除草機的10歲男孩才會。
我們在投資上也總是這樣,如果自己沒有做足功課(找出灑水器的位置),行為又很糟糕(輾過灑水器),怎麼可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決定而責怪那些投資商品,我們得承擔一定的責任,否則就會不斷重蹈覆轍,不然我們就應該放棄投資,把所有積蓄投入利率固定的銀行存單,然後享受人生。
聽說「瘋狂」有一個定義是這樣的:瘋狂是指你重複做相同的事(以投資來說,就是一再把虧錢怪罪到投資標的上),卻期待出現不同的結果(以投資來說,就是想要賺大錢)。
我們別再瘋狂了。
找平衡,比找明牌重要
為將來的財務做規畫,其實就是在做取捨,要今天多花一點?還是要為將來存起來?這兩者是對立的,取捨的重點就是處理這種對立。
規畫未來的財務看起來很複雜(以至於有太多人還沒開始就放棄了),其實只是找出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平衡。我發現在規畫未來財務的過程中,用一個框架來思考很有用,方法就是問幾個問題:
一、你可以合理儲蓄的金額是多少?
二、你的投資報酬率將會是多少?
三、你需要多少錢?
四、什麼時候需要?
共
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