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2
第十一章心神不定
上網的習慣如何殘害閱讀
 
向各位介紹大衛‧烏林(David Ulin)。大衛是《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的書籍編輯。大衛讀很多書,因為他領薪水的目的就是要評閱許多的書。那是他的工作。
   
但是,有一天,大衛發現了讓他深感不安的狀況—這份閱讀書籍的工作變得愈來愈困難了。對一位專業的書籍閱讀者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
   
問題並不在於缺乏閱讀的意願,而在於缺乏專注力。他在一篇自傳式的文章〈失落的閱讀藝術〉(The Lost Art of Reading)中,寫下他的親身經驗:
 
閱讀,是深思的行動,或許也是惟一容許我們自己融入別人意識的一種行動⋯⋯然而,為了達到閱讀的果效,我們需要某種形式的寧靜,那是排除喧囂雜音的能力。然而這個狀態愈來愈難以企及,在我們過度上網的文化中,每一則傳聞與瑣事都被放在網路上的部落格與推特裡。如今,我們似乎不再追求深思熟慮,卻讓自己處於假裝什麼都知道的一種奇異的焦躁分心之中。為什麼?因為我們相信一種假象,就是以為領悟是基於速度,回應比思考更加重要,而我們生活在一種文化中,即每分每秒都在發生需要知道的事。
 
烏林指出網路是主要因素,造成他無法專心的窘況。不只他認為如此。記者尼可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於二○○八年夏季的《大西洋》(The Atlantic)月刊中,以聳動的標題〈Google 讓我們變笨?〉(Is Google Making Us Stupid?)所發表的一篇文章,就引起社會大眾對這些現象的關切。他寫道,過去幾年來,好像有人(或有個東西)一直在折騰我的腦袋,重新鋪排裡面的神經迴路,重新組合我的記憶。我並沒有喪失理智──據我所知──但是它一直在改變。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的思考。特別當我閱讀的時候,這種感受最為強烈。讓自己沉浸於一本書或是一篇冗長的文章之中,原本是件容易的事。現在卻幾乎再也做不到了。如今我的專注力經常在讀了兩、三頁之後就開始漂移不定。我感到心神不寧,老半天不曉得自己在讀什麼,想找別的事來做⋯⋯。而網路所做的,似乎就是逐步瓦解我的專注與思考的能力。我的頭腦現在所期待接收的資訊,就是依照網路傳送的方式:瞬息萬變、迅速流動的片斷資訊。我曾經一度是悠游在文字深海中的潛水者,如今卻像個騎水上摩托車的傢伙,只能在水面上呼嘯而過了。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