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5
楔子
2003年,伊拉克
一名士兵橫躺在沙地上,頭部底下有一大灘鮮血,嘴巴在空氣中吞嚥著。他的雙目呆滯,頭歪向一邊,四肢一動也不動。他是一名年輕的士兵,十幾二十歲的年紀,此刻應當是大學新鮮人,或者是高中剛畢業,一邊尋找暑期打工,一邊思考未來的人生走向。不出五分鐘,他大概就會在你的腳邊魂斷塵埃,你的鞋底和軍服都會帶著他的血漬。
你擁有搶救他性命的醫療技能,你所受的戰鬥訓練使思考和行動更加果決。你的反應充滿自信,甚至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但你也深知,救回頭部受創的傷患需要極大的運氣。也許今天正是你走運的日子,你能救活傷患,因此感到心安。可是,這名士兵的頭殼有一個彈孔,腦漿滲了出來,加上大量失血,你也會覺得到頭來他寧可就這樣命喪沙場,在離家千萬里的地方,在其他同袍的注視下死去。你的直覺告訴你,眼下這名特殊的士兵有倖存的機會,也知道即使他能安然返鄉,餘生將在痛苦中度過。
若以呼吸比喻,軍人和醫生的呼吸之道大不相同,同時身為軍人和醫生則需要兩者兼備:一個肺供軍人呼吸,一個肺為醫生效力。這種呼吸之道獨特又奇異,由兩類大異其趣的DNA糾結混合而成。
這種基因編碼既天然又違反自然,殺戮懂得的和醫療一樣多,方才專注子彈呼嘯的聲音,轉瞬即是留神傷者的呼叫。它在兩邊來來去去,對雙方又愛又恨。扣下扳機,包紮傷口。先是前者,再來是後者,均是戰爭時不可或缺的,讓我從醫生到軍人又從軍人回到醫生,迅速切換身分,不假思索它們的差異,因為終究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上一刻要像個軍人呼吸,下一刻要像個醫生吐納。戰爭,醫療。吸氣,吐氣。
軍醫的呼吸需要大舉吸納氣息:要吸入戰爭如同吸入空氣,牢記所有飛機的外型,學會心戰和夜戰、通訊和情報,當個彈道學和小組戰術的學生。還要研究人體皮膚、心臟、肺和大腦的美妙與均衡,學習血液的化學及體內循環的物理學,觀察完美步法的力學,在臉上、雙耳及手背塗抹迷彩,讓肌肉掌握肉搏戰的速度,鍛練到收發自如的境界,以及訓練你的心智作戰、雙腳格鬥、雙手進行手術。你先教會手指認識最微小的病瘤和心跳的規律節奏,再教它們滾花鋼製成的扳機和金屬彈殼是什麼觸感。
共
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