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前言
內心焦躁不安,感覺無法控制憤怒情緒的時候。
為了壓抑精神疾病令人痛苦的症狀而服藥,導致自己所有的情感跟著消失的時候。
想到感情失和的雙親,內心隨之凍結,變得面無表情的時候。
一味認定「只有自己遭到漠視」,而離開朋友的圈子,獨自躲在自己的殼裡的時候。
對於「自己的想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完全不明白原因或契機。而長期持續的憂鬱傾向,我也用「我註定是這樣的命運。我無法靠自己扭轉這樣的人生」的理由放棄治療。
不過,從結論來看的話,這只是因為沒有「心靈地圖」,而讓內心毫無目的地徘徊所造成的狀態。
所以,為了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因什麼而受到傷害、最後導致自己傾向採取什麼行動,我開始觀察自己的內心。因為這麼做,我得到了自己的「心靈地圖」。愈是理解自己真正的本質,愈能夠輕鬆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我的「心靈地圖」中,敘述了雙親對我的內心造成的傷害、以及我罹患了心病的事實。
這便是「我的」心靈地圖的兩大重要元素。
我以此為基礎,記錄自己的情緒在什麼時候會變得不穩定、或是感到悲傷,並深入探索相關理由,將這些一一寫在地圖上。
隨著地圖變得愈來愈詳盡,我開始懂得迴避可能會讓自己變得情緒不穩定的人際交流,也會積極從事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想把自己所持有的特性,寫入只屬於自己的地圖,就必須主動採取行動。
首先是從打掃開始。接著是改變服裝打扮。然後是改變說話方式。
嘗試了以往的自己不可能會做的事情之後,我清楚體會到自己過去是被什麼樣的想法束縛著,也明白了讓自己根深蒂固的「負面想法」和「易怒體質」產生的原因或契機。改變行動後,想法也會跟著出現大幅改變。
而現在,為了讓自己活得開心、讓自己處於更幸福的環境之中,我會努力維持房間的整潔;另外,為了追求健康、提升體力和美容養顏,我甚至開始進行重量訓練。行動的變化,和情緒、肉體的變化是息息相關的。
透過這些身體力行,我慢慢理解了自己,學會取悅自己、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的方法。透過自己的實際感受,我挑選出特別能夠「改善憂鬱傾向、讓每一天變得更有活力」的方法,將其統整成「7個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