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新个客家人
鍾肇政
高齡九十四歲的鍾肇政,在次子鍾延威的攙扶下,慢慢走進客廳,十幾位訪客都站了起來,為了掩飾心中的雀躍,大家極力保持安靜。直到鍾老坐下,熱情攤攤手、一字字大聲說出:「大、家、請、坐!」大家都笑了。今天,鍾老要聊的,是他一生寄情的家鄉——龍潭。 深愛的家鄉 「龍潭,是屬於臺灣較早開發的區域。」鍾老一開口,就回到過往的農業時代。當時,天旱是農民最大的恐懼,所幸龍潭有大池,讓居民可灌溉,讓牲口有水喝、有青草可食,「不要小看『青草』二字,這對牲口非常重要。」鍾老強調,因為龍潭有眾多水渠,從四面八方挹注水量,因而讓龍潭人擁有小康生活。 「從開墾初期的貧窮,慢慢成為物產豐饒的小鎮,這是龍潭人最開心的一件事,我也是其一。」 鍾老話鋒一轉,「傳說中,有一年龍潭遇到大旱災,大池的水快見底了,居民趕緊跑去池邊拜天公,想不到,大雨沛然而下!此時風浪打起,甚至有黃龍飛上天宮。」鍾老微笑問:「你們相信這傳說嗎?」眾人相視微笑,鍾老搖搖頭:「我不相信,因為,天旱是上天意志。」 儘管不相信,鍾老依舊津津樂道。在他心裡,土地如母,他也以敦厚溫暖的人道精神,細細描寫臺灣農民的生活實況,進而發展出以臺灣史為敘事主體的「大河小說」,訴說一個時代與家族歷史,像是鍾老著名的大河小說《濁流三部曲》和《臺灣人三部曲》等。 少年時代的鍾老 「我從小就是個書迷!」鍾老朗聲道,他記得當時父親年紀大了,不能教書,便在街坊開一家小雜貨店;愛看書的他,便從爸媽的櫃檯裡拿兩、三個鎳幣,「那已足夠我訂一個月的少年雜誌」,鍾老靦腆笑著說:「說偷不好聽,就是借用一下!」 此外,他的啟蒙書是「跨海從日本寄來的《談海》月刊,裡頭充滿好聽的民間故事,當時我和兩、三個有同樣嗜好的朋友,訂不同的雜誌交換看,一個月就有四、五種雜誌可讀。我比所有人看得快,一本書不到三天就讀完,每天都沉迷在這些真的假的,有的沒有的之中,樂此不疲 & &」鍾老緩緩閉上雙眼,嘴角上揚,彷彿又回到年少時美好的閱讀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