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
人文社科

隱形生產線

白曉紅

9折$ 288
user-img
5.0
|
2024/03/30
《隱形生產線》讀後心得反思
一、為什麼是「隱形」的?

白曉紅的這本書《隱形生產線》主要談的是中國非法移工在英國經歷的故事,從新聞報導改寫而成的劇情,讓我可以去想像這些中國勞工在英國四處漂浪、逐工作機會而居、在社會底層最惡劣的環境下掙扎求生的辛酸與無奈。

書名被取作「隱形生產線」,為什麼是「隱形」的呢?我認為可以歸納出三個原因。
第一,因為這群中國移工在英國是沒有合法身分的黑工,在沒有合法身分的前提下,為了生存下去,他們必須隱藏自己,盡可能不被社會大眾,尤其是執法單位注意他們的存在。但是也正是這群中國移工被迫選擇接受隱形,造成了他們遭遇雇主積欠工資又超時工作、黑幫恐嚇取財、加害人性侵或謀殺等等各種不合理對待時,不敢發聲,有口難言。

第二,在資本社會下,對廉價的勞動力是有一定量的需求,是對「無臉」的廉價勞動力的需求,所以中國移工除了廉價勞動力這項特性被重視以外,其他人性的需求是被忽略的,似乎移工身為一個人的其他需求被隱形了。

第三,中國近幾年來在經濟發展上成長很多,這是容易被看見的、有形的經濟成長,相較之下,在國外打拚的非法移工所創造的經濟貢獻是無形的、不容易被看見的地下經濟。隱形的本質就是沒被看見,只是或許該思考的是,這些故事能以隱形的方式存在著,究竟是因為我們真的看不見,還是只是我們假裝看不見呢?


二、全球化的力量

其實我覺得《隱形生產線》與之前我讀過的《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有許多共同之處,像是移工離鄉背井的在異鄉面對不平等的對待,只是讀到《隱形生產線》時,我自己看待階級或勞工問題的角度稍有改變。

在讀《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時,我會把移工這個議題視為台灣所要面對的問題,但是到了閱讀《隱形生產線》時,我開始漸漸感受到「全球化」這件事在移工議題或稱為階級議題裡似乎占了一個重要的地位。

在《隱形生產線》的一開頭,有個來自中國農村的農民國華提到,中國加入WTO後,國內農村生產的糧食競爭不過外國進口的洋糧食,農民收入減少,導致許多農民必須冒險出國工作賺錢,然後在國外因非法的身分受資方剝削。

記得學校老師曾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現在全球化是誰的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底下,常被提出的特性是人類和各種商品能夠自由的跨國流動,國界的障礙已經變小。只是這個號稱能夠帶來「自由」移動的全球化浪潮,跨國移動能夠真正毫無阻礙的對象只限於資本與擁有資本的人,對於缺乏能力自由跨國移動的貧窮階級,全球化反而對他們帶來更多來自國際的競爭,使得生存下去變得更困難,不管是一國之內人民的貧富差距還是國與國之間的貧富差距都擴大了。


三、對於新聞媒體的反思

在《隱形生產線》這本書中,有一段內容提到:「而大多數媒體提出的問題,不是政府對庇護申請者的待遇以及無證移民的地位,而是為什麼蔥場雇用無身分移民勞工,強調工人的非法性。」媒體對一件新聞的報導框架會影響閱聽人對一件事的看法,在書中不管是雇主、政府官員還是媒體,面對非法移工出事發生悲劇之後,最常將重點聚焦在移工的非法身分之上,而沒有探討悲劇發生的原因與社會背景脈絡。只是新聞媒體作為一個探討公共議題的媒介,卻把歸咎責任於事件中的當事人的重要性放在對公共議題的探討之上,似乎有所不妥。

再來是對新聞專業價值的討論:究竟臥底報導具不具有正當性?該規範哪些內容的新聞能夠接受以臥底報導的方式進行?我偏向認為能夠接受為了維護公共利益揭發惡行的新聞內容可以使用本質為「欺騙」的臥底報導方式進行採訪,讓弱勢的聲音能夠被聽見,讓弱勢的群體自己發聲。

最後,則是長期臥底報導的價值,就是能夠寫出更深刻更全面更完整的內容,而這正是即時新聞所無法滿足閱聽人的條件,或許新聞比起追求速度,去追求深度是另一個新聞報導需要顧及的面向,也是新聞報導產生專業價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