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
心理勵志

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從生活脈絡尋找改變的力量

洪震宇

7折$ 266
user-img
5.0
|
2024/04/02
▋ 激發創意思維的潛能|斜槓的實驗精神,開啟創新之路
▋ 激發創意思維的潛能|斜槓的實驗精神,開啟創新之路|《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

文/Junqi Hu 鈞淇

📔《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 文組記者編輯的出身,卻能成為企業顧問,以創新思維協助解決企業問題,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嗎?但洪震宇老師就是這樣的強者。作者跨足多種產業,在跨域過程不斷蓄力,斜槓許多不同身分:財經雜誌記者、時尚雜誌編輯、企業講師......。書中有許多作者投入地方創生的實例,牽動在地人民與當地環境特色、文化風俗,使地方蓬勃。也將歷程化作行動,持續擴展跨域影響力。

------------------------------------------------------

✍️ 與其超越,不如獨特

  我滿喜歡作者提到「偶像破壞者(iconoclast)」的概念。

  為什麼新聞台都要搶「獨家新聞」?因為稀缺的事物總是能抓住觀眾的目光,「限量」、「限時」、「獨家」聽起來就讓人充滿興致,對吧~

  除了新聞跟物品,人,也適用。特別是在競爭時,例如升學面試、競賽活動等。我都跟學生說:與其做得比別人好,不如做一件別人沒做過的事。

  甄選時,你不知道需要超越多少競爭者,也無法預估競爭者的實力,所以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不要跟他們競爭,不要想著怎麼超越他們,那只是沒有盡頭的庸人自擾。勝出的不二法門是端出他們都沒有的「獨門秘技」,也就是必須「創新」。

🟡 偶像破壞者(iconoclast)三要素:
1️⃣ 獨特的眼光
2️⃣ 擁抱新奇的無懼勇氣
3️⃣ 能有效溝通與改變他人的社會智能

------------------------------------------------------

📌〈前言:活出故事來〉

  該如何創新?事實上,「創新」來自「故事」。作者以四種視角、三種方法,提出「故事力創新」的方法論,從故事建構創新。

🟨 四種視角:
🟡 局內人的兩種視角
1️⃣ 上而下的策略端:領導者布局計劃,定位組織價值。
2️⃣ 下而上的執行端:工作者依據環境脈絡的彈性執行。
🟡 局外人的兩種視角
1️⃣ 由外而內的人類學家:第三人稱視角釐清脈絡問題。
2️⃣ 由外而內的顧客:同理供需關係,檢視方案與計畫。

🟨 三種方法:
1️⃣ [累積看法] 旅人的思維:好奇心誘發觀察與提問。
2️⃣ [獨創想法] 編劇的洞察:轉化素材為可執行的方案。
3️⃣ [實行做法] 導演的實踐:由上而下的創新領導與籌畫執行。

  從累積「看法」,擁有獨到的「想法」,並且落實可行的「做法」,最終則是內化為一則故事的「說法」,以故事為漣漪,擴散影響力。

------------------------------------------------------

📌〈第三幕:十二 做有故事的人──走上英雄的旅程|不務正業的專業|累積小勝利的實驗精神〉

  我們可以把故事力創新融進我們的專業工作,有意識地往創新邁進。在精熟駕馭領域專業後,才會在更多刺激的環境下,慢慢產生新的作法。從小的實驗累積,就能匯聚成看似壯闊的創新,創新其實也就是拼湊許多個「經過無數優化的小實驗」而成,這就是作者提到的「實驗精神」。

  作者在「記者→編輯→作家→顧問→講者」的轉移中,透過迭代,嫁接起各種工作,最終梳理出自己的行事作風。從各種細小的目標開始,不斷滾動式修正,最終就會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越精熟,直至最終得以發展出創意。

  在這一連串不斷嘗試跨域探索的過程中,作者聽見天命的召喚,找到天賦與志業,「志業常在水平線上」,而帶著實驗精神,可能將引領自己走向交會之處,成功找到天命所在,開始深根,並發展創新。

------------------------------------------------------

🙋‍♂️ 結論

  11月底曾參加作者主講的「信義學堂歲末年終場: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講座中作者提到在混齡的教學工作坊,用了多重策略,讓不同性質的組別進行討論。當下感到驚訝,因為這種方法,正是教育領域所謂的「差異化教學」,不過作者並沒有教育領域的背景。

  閱讀完此書,我也思考書與講座的連結,倒也不覺得驚訝了。從書中的故事,能看出作者對「遷移」能力的重視。書中也多有經典引述,作者讀書極廣,相信在閱讀中早已吸收融貫各界知識。教育界在講的差異化教學,在其他領域一定也有類似的概念。

  我佩服的不是非教育背景使用差異化教學的作者,而是能海納百川,靈活應用的遷移能力。創新究竟是什麼?能隨心所欲將知識、技能、情意,轉化與遷移的一場有趣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