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二版)

中文書
心理勵志
9折$ 198
5 /5
170位讀者評分
5
85%
4
14%
3
1%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90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5
|
2024/04/04
本書以輕快易懂得型式寫下了生命,如此短暫,並且重要,寫下了深刻的人生哲學和生歷其境的劇情。看完後讓人深深刻刻地反思自己的人生意義,並且激勵著我們要好好把握時光。尤其是故事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次看完後特別有所感觸,引人深思。其雖然討論的議題沉重,但是卻能以較親切的口吻表達出,寫作技巧較能使我們有所領悟。書中包括一位患病的大學教授和一位看似過著成功生活的以畢業的大學生,以及他們的家人。 透過他們在故事中的成長和經歷,讀者體會到即使是老師也是學無止境的,人生的成功不僅僅停留在表面。
讀完這本書,看到了書中角色在透過彼此互動後有所成長,並且和讀者一起有所領悟和省思,得到了人生哲學的大道理。以「課堂」來表現人生這一個探討科目,以及在人瀕臨死亡時乃然提及一般的事,例如「沒有期末考」和「課本」,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我們人生的無限,就算是死期將近還是不停地學到許多事。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2/29
劇透警告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籍,作者透過敘述生命中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帶領讀者反思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書中生動描繪了主人公在這短暫時間內所經歷的轉變和成長,深刻探討了生命中的重要議題。

裡面最打動我的,其實是米奇的經歷,或許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妥協在現實的壓迫下,我曾經聽到一個朋友說:「只要我能持續我的夢想,我就算每天吃白吐司配水我也甘願。」我很羨慕,我做不到為了夢想捨棄實質的物質享受,就像米奇,曾經那麼堅定的說出要追求音樂,不想走向父母期望的道路,但最後,他還是放棄了他的夢想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記者,他擁有了金錢,但是沒有夢想的他像是空殼,重新上過老師的課後,靈魂才重新回到這句行屍走肉內。

這本書以深刻的筆觸描繪了生活的脆弱性,使讀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作者通過主人公的視角,巧妙地探討了愛、失落、和尋找意義的主題。每一課都如同一面鏡子,讓讀者反思自己的生活選擇,引導我們思考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書中的情節深刻且感人,作者的筆法獨特,將細膩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5/31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關於人生意義的一本書。作者米奇.艾爾邦是一名國際知名的暢銷作家、記者、劇作家、廣播電視主持人、慈善家。並長期擔任ESPN頻道「運動報導者」節目講評,是位全美頂尖的運動專欄作家。在這本書當中,最讓我動搖的一句話就是「我快死了,因此不要覺得我可憐。」(大致意思),因為這句話帶出了人生病時的視角,我們因為別人生病所以覺得他們可憐,卻不像平常一樣對待他們時,反而讓他們心裡感到不舒服。我喜歡這個作品的原因是因為面對死亡這件事是很難的一件事情,那麼這本書一層一層的為我們解開一些心理恐懼的方式,就像是在上課一樣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4/28
老師在人生最後階段,那種要活著的動力,為學生上人生最後一課「死亡」。令讀者由覺得死亡很黑暗很恐懼,轉變到有種感動。人應該珍惜每一天,好好活好每一天。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4/24
ㄧ直知道這本書很有名但從來沒看過,這次閱讀完整本書後心中充滿滿滿感動,很多佳句常浮現出來提醒自己,看完也打算推薦給小五的女兒閱讀。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2/26
劇透警告
作者米奇在社會中經過了16年,擁有了名聲、權利和財富,但是卻沒有找到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老教授的生命雖然即將要結束,但他沒有虛度剩下的時間,反而更積極的接受並保有面對生命的熱情和幽默,他逐漸地柔軟了米奇那個被社會所迷失的心,使他能重新看待生活。師生最後的重聚成了一堂有關生死智慧的課。而他們的對話選在每一個星期二,所以他們也稱彼此為「星期二夥伴」。藉由老師逝世前的每一個星期二,他們的課程中談論迷失在社會之中的年輕人,與生命正在慢慢流逝的老教授,對世界上所有問題的疑問。
在第四個星期二中,墨瑞教我們學習如何面對死亡,因為他說過「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當你面對死亡時,你是否能夠如墨瑞這樣一樣擁抱死亡,是否能夠不畏懼。從以前到現在多少的哲學家、思想家對死亡提出見解,目的是要破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但是死亡是令大多數人害怕的。而墨瑞在他人中最後的幾個禮拜思考死亡,得到了許多真理、省思,藉由這本書我們可以得到另一個對死亡的看法。 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會死亡,所以沒有人把死亡這一件事當真。如果有人能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會死亡,那他就會更認真的對待他自己的人生。但是面對死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嘗哪個人不需要面對,墨瑞說:「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會死,但是沒有人把它當真。」不肯面對死亡的都只是一味欺騙自己。死亡,不值得我們害怕,它就像出生一樣。
另外一個就是家庭,家庭是一個可以給家人遮風避雨的地方,是一個大家完全不需要偽裝自己的地方。而一整天回到家中,家庭中的成員就會給予關心,這種的關心會讓家人忘掉一整天下來的辛苦。也因為家有這種的溫暖,使的回到家的每一個人臉上充滿無限的滿足。家是一個心靈和身心都可以得到撫慰的地方。就如同墨瑞所說的:「家庭就是如此,不只是互相關愛,還要讓他知道你在關心注意著他。」家人的感情是與生俱來的,有時我們會因為朋友之間的關係而忽略了家人,但是他們一直都在,朋友如果久了沒聯絡會漸漸疏遠,但是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家人都隨時掛心著我們,這份家人的情感會緊緊連繫著彼此,在我們生命中家人總是扮演不可取代的角色。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8/29

作者的取材是來自作者在恩師在世的倒數幾個月每一個禮拜的星期二去恩師墨瑞·史瓦茲的家探望他的過程中從老師身上所學會的人生態度。死亡,是每一個人在世上都必須面對的課題。該如何看待死亡、如何看待活著、如何看待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每一個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樣,也許哪一天我們會因為某一個誰而改變我們看世界的角度。

這一本書沒有太多艱深的辭藻,卻不容易體悟,畢竟那些都是老師的人生經歷跟自身對生命以及死亡的體悟。看完這本書,感覺很沈重,給了我很多人生的啟發。墨瑞不止給作者上課也給我上了一課,關於死亡還有活著。我想這本書難就難在體悟,畢竟人生的經歷不夠多真的很難領悟書本裡所寫的那些人生道理。但若從墨瑞老師的角度去看這本書,卻能深深感受到老師對面臨死亡心境的轉變還有生命的態度。

要怎麼面對死亡?一直以來都在在思索的問題。但從來都沒有得到任何結論腦中都只閃過一個念頭.....那就是.非常害怕。我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面對死亡也還是會恐懼的。因為死亡是未知,若你此時此刻還能呼吸,那死亡就是未來。 你永遠都不知道死亡是什麼樣子的。最一開始的墨瑞對於要面臨死亡也是害怕,但他換一個方式定義生死,不是用身體盛衰來定義生與死。而是有沒有好好的活過。他說「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而在生命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你是否有真真切切的活過?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4/25
好老師的最後一課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閱讀心得

故事主角莫瑞(Morrie)是個社會學教授,他的形象有異於一般教授給人的感覺──專業、端莊、冷靜……,莫瑞總是給人熱情、豪放不羈的印象,愛跳舞、吃飯狼吞虎嚥,而且非常喜歡親近學生,甚至把學生擺在專業研究之前,無時無刻關心著學生,了解他們的生活大小事。本書作者米契爾(Mitch)在第一次上墨瑞的課時,莫瑞如此問道:「叫你米奇好嗎?」從此老師就喚著學生的小名,似乎親近了許多,還告訴了米奇說;「我希望有一天你會把我當你的朋友。」

師生關係,無可避免地有上與下的關係在其中,但這不應該是死板固著、毫無對話空間的階級關係,雙方都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莫瑞希望和學生當朋友,多多互相了解,也在需要時給予幫助,這種「陪伴」是師生關係中非常有效的潤滑劑。「陪伴」並不是介入,不會讓學生覺得老師隨時在旁邊,干擾了他的生活;而是不時地捎來關懷,讓學生知道老師在身旁,且老師能協助你,更歡迎你來找老師談談。若能給學生有「陪伴」的感覺,相信可以比較親近學生,對學生實施課業、生活輔導將會減少諸多阻礙。為師者想達到這一點,其實需要許多時間及心思,況且每位學生的性格、狀況不一,採取的途徑須因人而異。若真能達到「陪伴」,其實也就是亦師亦友的境界了,或許也能打破有階級之感的師生關係,互相成為對方的「良師益友」。

莫瑞的課堂總是輕鬆風趣,米奇感覺到,他們已經不僅是課堂上的師生關係,而是三不五時會碰面聊聊、相處自在的朋友,而莫瑞也不吝於撥時間與米奇聊聊天,換言之,他們已經達到了「陪伴」關係。米奇大四時,莫瑞看中他的才華與努力,希望他寫篇畢業論文,並願意親自指導。自此,他們的關係更加親近了,有更多的時間相處,更以「教練」與「選手」互稱。這名選手果真不負教練期待,洋洋灑灑地完成論文,像是擊出了全壘打,意氣風發奔回本壘。

畢業那天,莫瑞親自向米奇的父母稱讚了他,並且問他:「畢業後會不會保持聯絡?」米奇毫不遲疑的回答:「那當然。」而事實上,他們並沒有保持聯繫。16年後,米奇偶然在電視上聽到這位老教授的姓名,才又想起了他,不幸的是,莫瑞得了不治之症ALS,生命所剩無幾,而他正接受電視採訪,分享病後的所思所想。

米奇當下拋開了工作,驅車前往莫瑞住所,亟欲見上一面。16年之後的重逢,雙方都改變了許多,何況一方已行將就木,這次他們擁抱地更緊更緊,莫瑞向他說:「我的老朋友,你終於回來了。」莫瑞的身體日益虛弱,面對多年不見的愛徒,精神卻振奮了起來,莫瑞決定講授最後一門課,用人生經驗來教「愛」與「死亡」。他們再次扮演起教練與選手。

時間訂在每個星期二,每場聚會,米奇必會排除萬難,來與莫瑞見面晤談,起初只是近於「陪伴」性質的人生經驗分享,後來米奇決定拿起紙筆和錄音機,記下老教授的人生智慧,並計畫出一本書,作為獻給老教練的再見全壘打。

莫瑞的最後一門課,完全以「身教」進行,向米奇這唯一的學生分享自己的人生,只講經驗,不說理論。這門課涵蓋了遺憾、死亡、衰老、愛、家庭等主題,都是莫瑞在瀕死歲月中,最想教會選手的必殺技。這位老教練逐漸無法自理生活,便溺皆須有人協助,似乎尊嚴都掃地了,而他卻不以為意,懂得轉念、正向思考,說年老生病的自己就是個嬰兒,事事需要他人處理,也只有嬰兒,能接受大家無限的愛;還將身體比喻成軀殼,只是靈魂的載體,棄之無甚可惜,此說與莊子「鼓盆之戚」如出一轍。莫瑞的正向思考著實令人感動,透過轉念,惡病纏身也可以是安詳寧和的,這是莫瑞沒有明言,卻無時無刻親身實踐,希望選手學起來的一招。

老教練的最後一門課持續了14個星期,最後一周,他們談的是「再見」,莫瑞必是知道自己大限已至,向來堅韌的米奇,緊握著莫瑞的手,落下了淚。第15周的星期二,期末考,是場告別式。

米奇在書末,形容莫瑞是位「真正的好老師」:他把你看作是一塊璞玉、一顆原鑽,只要假以智慧磨練,就可以發出耀眼光輝。莫瑞以前對米奇的關心、陪伴,到了莫瑞生病的晚年,換成米奇來陪伴莫瑞。莫瑞的學生們,賺的錢或許不如法律系、企管系的畢業生多,但他們永遠會記得恩師,有時是心裡念著他,有時是陪侍在側,並眾口一聲地說:「再也沒有別的老師像你這樣。」一位老師獲得了如此高的評價,又十分受學生愛戴,我想這位老師的職涯將不留下任何遺憾。莫瑞對學生的「陪伴」,用「身教」來授課,以及「正向思考」,十分值得為人師表者學習,而莫瑞也絕不會介意後世的老師用了他的法寶。

江昆峰 107/4/25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3/18
「你有沒有遇過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他把你看作是一塊璞玉、一顆原鑽,只要假以智慧磨練,就可以發出耀眼光輝。」

讀這本書,就好像遇到了一位好老師一樣。
展開
user-img
5.0
|
2017/12/10
怎麼說呢~這本書歷久彌新,畢竟死亡是所有人某一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只是平常太忙碌,為了生活上的各種事情奔波,基本上沒有時間和機會靜下來思考一些關於生命的道理,這種書存在的目的大概就是偶爾提醒我們一些遺忘的事物,調整心情繼續生活。

第一次讀它是國小,我相信很多讀者也是一樣,那時候這本書都會入選最佳圖書,
圖書館永遠把它放在推薦書區,想要漏掉它也難XD
我記得當時看完沒啥心得,屁孩一枚,渴望長大,身邊關於生老病死也尚未發生。

後來陸陸續續,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不順,以及令人難過的事,
通常這時候我們才會去思考生活的本質,希望找到共鳴,尋找一點勇氣,
我覺得這本書就像這樣子,靜靜躺在書架上,已經被新買的書塞到最下層,
書皮也已經發霉,但是偶然想起,很快地再翻閱一次,就能提醒自己,把握生活~
享受活著的日子。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1/18
閱讀心靈方面的書籍相當有趣,翻開書本的本一次,都讓人有不同的感覺,而在不同的心得中審視自己,我是否又往自己的期望邁進了?
年輕的時候看生死,總覺得這個問題沉重無聊;中年時,不知不覺扛下了這個重擔;老年時,驚訝的發現,一生即將結束。
生與死包含了得到、擁有、失去,對於失去的感到無比的感傷,但我們終要面對現實,把握住自己所得到與擁有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1/13
這是一本可以作為人生教本的書
帶給我們很多的知識和經驗,可以讓妳讀了之後少走很多彎路!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1/06
本書的內容非常的實用,可以作為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的參考指標,當我們每一天所面對的選擇,或是如何規劃未來的人生時,其實可以透過最後十四堂的課程來更加認識自己之外,也可以讓我們充實的過生活,而不是活在忙碌而擔憂的日子,應該要加以規劃並且檢視自己的人生規劃,因此本書我非常的推薦大家來觀看。
展開
user-img
5.0
|
2016/12/24
這本書的內容有點沉重,故事圍繞著人生議題,在看這本書時我有很深的感觸,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書,每次看的感受都不同!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31
以「最後14堂」吸引著我,不經思考為何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內容是有關什麼呢?這本書以對話式訴說充滿愛的人生、社會、世界,當人們要走人生最後ㄧ哩路,凡事都看開了,其中「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看完書後覺得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了解生死,就能打破階級,視所有人為平等,將愛充滿世界是本書的希望!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31
這本書第一次看是在國中的時候 當時還很單純沒經歷過甚麼所以對這本書實在沒啥興趣 但之後又拿起來翻閱時心中卻多了很多感觸 也許等我在老點的時候 再閱讀 可能又會對(書裡的/書外的)人生有不一樣的解讀也說不定 是本會隨看的人或年齡不同 思考方向與意義也會各有不同的有趣的書呢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7/31
我常常有種被騙的感覺,以為自己正在朝心目中想要的境地前進,但在花費時間和精力後,卻又懊惱地發現自己少考慮了許多變數,我發現自己立定目標的眼光常常太窄太短,但是若非一開始就明白自己要去哪裡,怎麼可能有辦法毫不遺漏的有效率的前進呢 ? 要如何萬無一失的把人生所有的變數都考慮進來呢? 這些看似這麼難解的題目若沒有解答,那我現在到底在做什麼呢? 有意義否完全由不得自己作主。
故事的主人翁米奇是個忙碌的新聞公司記者,每天如陀螺一般的生活,追新聞,追當事者,問尖酸的問題為衝收視率,公司好像不能沒有他,但是他卻不快樂,工作成就和自我實現達到目標,但是人生的快樂總分卻很低,他不懂為何自己努力工作,卻讓未婚妻想離他而去,和主管處的不愉快,卡在人生僵局的米奇在一個契機下重新回去找大學時期的老師莫瑞,藉由米奇和莫瑞的談話、問答以及莫瑞的言行中,作者巧妙地讓哲理深入淺出,莫瑞的講解對照米奇的現實生活,讀者可以輕易地了解莫瑞想要傳達給米奇的意涵,猶如專門寫給對數學有障礙如我的數學課本,講解綱要後配合實際例子,成功的讓概念能夠入心,而非毫不相干的文字。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7/30
二版比一版有更細膩的文字、適合的排版。
推薦給看過、沒看過的讀者。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22
閱讀這本書之前,對於人生的定義在哪裡,我不清楚,常常貶低自己生命的價值,但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看人生的角度,廣了一些。
會閱讀到這本書是因為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它的書名,已經深深的吸引了我,直到翻開內容,到最後蓋下封底,我覺得最讓我有收穫的一句話是,學會死亡就等於學會了活著。有時候我們會面臨到親友的離去,我們會感到憂傷,感到害怕,因為不捨會漸漸摧毀我們的堅強。
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對於你的人生觀,會有很大的影響。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21
<學會面對死亡 學會活著>
也許我是憂鬱症病人,也陪伴照顧過中風的父親生前最後一段路,所以我提早意識到死亡的問題,知道學會面對死亡,才能學會如何活著。

通常面對死亡才會面對信仰。記者米奇問到莫瑞,「你相信輪迴嗎?」莫瑞回答,「也許吧!」莫瑞也對聖經中【約伯記】,上帝奪走約伯的健康、家庭、財富,來考驗對上帝的信仰,莫瑞認為上帝做的太過火的。

書中提到記者米奇問莫瑞的人生功課:「擁抱衰老、金錢無法替代溫柔、愛、婚姻、寬恕、不要被文化所欺騙等」。也許我的生命有不明白的苦難,我可以學習讓自憐有限度,哭完了繼續去做對的事情。也如同書中所說,從死亡終點看生命,可以善用時間、才幹、關懷及能力,去陪伴一個孤單的老人,過有意義的生命。學習寬恕自己及別人,真心去愛你愛的人及珍惜愛你的人,好好活著,如此人生沒有遺憾。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