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療癒小說展
參考書99元
換季收納攻略
點睛品滿額折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國際書展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萬曆十五年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253)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5
萬曆十五年
中文書
人文社科
黃仁宇
食貨
|
1985/04/10
9
折$
207
放入購物車
5
/5
17位讀者評分
5
88%
4
12%
3
0%
2
0%
1
0%
立即評分
精選書評
黃國華
Lv.10
5.0
|
2009/07/14
作者黃仁宇窮盡三十年心血,出入典籍,宏觀細究,以超然獨到的眼光,俯瞰古老的中國,將中國的糾結、迷惘與困惑,纖毫畢現的展開在讀者眼前。
黃仁宇以萬曆十五年當一個論述的起點,把明朝的制度做了徹底的檢視,從皇帝、首輔(類似丞相)、文武官以及有爭議性的學者等幾個人的剖面開始分析,很少有人這樣觀察歷史,更少有人這樣寫作歷史。
明末是中國開始落後歐洲濫觴,然而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作者很明白地指出其因乃一是僵硬的文官制度,二是儒家道德觀念,我們從小就學習儒家的觀念,也知道過去都以儒家作為修身治國的至高標準,但真正以儒術創造盛世的有 幾個朝代呢?別逗了!政治權謀說穿了就從來不講儒家的,然而國家卻教導人民儒術,只因為儒家對統治者還說的確是個好用的「古代洗腦術」。
然而洗腦萬一連官員的腦袋也洗壞了,整個政府就此步入癱瘓,最有名的就是清官海瑞,一生立志力行儒家道德要求的文官,卻成了整個政治施證體系的困擾,而虛幻的泛道觀卻把當時萌生的蓬勃資本主義的環境破壞殆盡。
萬曆皇帝在了解到皇帝並非無所不能之後,為了抵制駕馭不了的文官集團,幾十年下來採取與官僚不合作運動。明朝中葉以後,皇帝不再是個人,而是被當成制度下的機器,萬曆厭倦了這種毫無止盡的不自由禁錮,最後他用了三十年未出紫禁城也不上朝的手段,把自己文官與明朝一起推向了解脫的毀滅之路。
>More
蔡幸珍
Lv.9
5.0
|
2019/03/17
文:蔡幸珍 2019.3.16
高中時代老師推薦的書《萬曆十五年》,終於看完了,很好看喔!想認識明神宗(萬曆皇帝)、首輔張居正、首輔申時行、戚繼光、清官海瑞以及明朝的政治、官場、文化、軍事、制度.....等的人,喜歡歷史、關心政治的人可以看看。
閱讀的同時,我不由得把萬曆皇帝和正德皇帝、首輔張居正和申時行、軍事將領俞大猷和戚繼光拿來超級比一比。
申時行的行事作風一直讓我想到王金平,想找個機會來看看《橋:走近王金平》。看到海瑞的行事作風,清廉、過度節儉、正直,腦中閃過的是「他有亞斯伯格症嗎?」。萬曆皇帝想立常洵為皇太子而不立長子,受到群臣的反對,憤而不上朝28年,消極抵制,則讓我想到拒絕備詢234天的賴清德。明代官員出差,中央不給旅費,而是由地方政府負擔接待費用。中央的錢常這個不夠、那個不足,要地方政府自己想辦法,甚至是幫忙籌錢上繳,對比現在地方政府常向中央要經費。明代多用道德少用法律約束官員和庶民,現代多用法律。400年了,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滾,雖然政經社會變化很大,雖然歷史不能從來,但鑑古知今可以長智慧。
前六章我看的津津有味,第七章 介紹 李贄——自相衝突的哲學家,有點難懂,應該是對明朝的朱熹、王陽明的學說以及明朝當代的哲學思想發展很不熟的緣故。
從老師推薦時,就想看的書,放在心中這麼一放就是30年,30年後的我,人生有更多的經歷,與這本書相遇正是時候。在心中默默「打勾」,完讀囉!
沒想到30年後,這本書仍然也是 107學年北一女中閱讀推薦書單之一。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A00000003076/1
>More
全部書評
|
共11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老葉
Lv.7
追蹤書評人
5.0
|
2023/12/26
黃老師可說是我最尊敬的學者
他打開了我對歷史的認知
讓我瞭解到歷史可以這樣學
雖然我一直都很喜歡歷史
但是以大歷史的角度去學歷史
卻是從來沒有想過的視角
這本書是我的第一本黃老師的書
年輕時不知道重看了多少次
展開
garfield wang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1/09/28
萬曆十五年(1587) 是明朝由盛而衰的關鍵 也是近現代中國的關鍵 歐洲大航海 日本戰國 美加還是殖民地 阿拉伯世界正往東方征服 非洲剛成為被歐洲吸血之地 中南美洲白銀已經流通 好書永遠不寂寞 黃仁宇是第二個錢穆 謹以此言向黃仁宇致敬
展開
蔡幸珍
Lv.9
追蹤書評人
5.0
|
2019/03/17
文:蔡幸珍 2019.3.16
高中時代老師推薦的書《萬曆十五年》,終於看完了,很好看喔!想認識明神宗(萬曆皇帝)、首輔張居正、首輔申時行、戚繼光、清官海瑞以及明朝的政治、官場、文化、軍事、制度.....等的人,喜歡歷史、關心政治的人可以看看。
閱讀的同時,我不由得把萬曆皇帝和正德皇帝、首輔張居正和申時行、軍事將領俞大猷和戚繼光拿來超級比一比。
申時行的行事作風一直讓我想到王金平,想找個機會來看看《橋:走近王金平》。看到海瑞的行事作風,清廉、過度節儉、正直,腦中閃過的是「他有亞斯伯格症嗎?」。萬曆皇帝想立常洵為皇太子而不立長子,受到群臣的反對,憤而不上朝28年,消極抵制,則讓我想到拒絕備詢234天的賴清德。明代官員出差,中央不給旅費,而是由地方政府負擔接待費用。中央的錢常這個不夠、那個不足,要地方政府自己想辦法,甚至是幫忙籌錢上繳,對比現在地方政府常向中央要經費。明代多用道德少用法律約束官員和庶民,現代多用法律。400年了,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滾,雖然政經社會變化很大,雖然歷史不能從來,但鑑古知今可以長智慧。
前六章我看的津津有味,第七章 介紹 李贄——自相衝突的哲學家,有點難懂,應該是對明朝的朱熹、王陽明的學說以及明朝當代的哲學思想發展很不熟的緣故。
從老師推薦時,就想看的書,放在心中這麼一放就是30年,30年後的我,人生有更多的經歷,與這本書相遇正是時候。在心中默默「打勾」,完讀囉!
沒想到30年後,這本書仍然也是 107學年北一女中閱讀推薦書單之一。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A00000003076/1
展開
Hughes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17/03/06
相當深刻的描寫華人文化,當年的文人位居上位,卻以"慣例"為行事宗旨,如此國家怎可能強盛?中華文化慣有的表面一套私下一套在本書也花了不少篇幅描寫,讓人看了無奈之餘,卻也能學習到在社會上若偶保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之態度,反而可能在職場上有所發揮。
展開
jerry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14/03/13
作者闡述歷史事件之中陰與陽的概念 道盡了中國官場文化的精隨 現在的台灣不也如此 雖然這本書只講了萬曆十五年前後的總總 可是歷史衍生的定律卻是不斷地循還 只是換了了人事物罷了
展開
黃國華
Lv.10
追蹤書評人
5.0
|
2009/07/14
作者黃仁宇窮盡三十年心血,出入典籍,宏觀細究,以超然獨到的眼光,俯瞰古老的中國,將中國的糾結、迷惘與困惑,纖毫畢現的展開在讀者眼前。
黃仁宇以萬曆十五年當一個論述的起點,把明朝的制度做了徹底的檢視,從皇帝、首輔(類似丞相)、文武官以及有爭議性的學者等幾個人的剖面開始分析,很少有人這樣觀察歷史,更少有人這樣寫作歷史。
明末是中國開始落後歐洲濫觴,然而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作者很明白地指出其因乃一是僵硬的文官制度,二是儒家道德觀念,我們從小就學習儒家的觀念,也知道過去都以儒家作為修身治國的至高標準,但真正以儒術創造盛世的有 幾個朝代呢?別逗了!政治權謀說穿了就從來不講儒家的,然而國家卻教導人民儒術,只因為儒家對統治者還說的確是個好用的「古代洗腦術」。
然而洗腦萬一連官員的腦袋也洗壞了,整個政府就此步入癱瘓,最有名的就是清官海瑞,一生立志力行儒家道德要求的文官,卻成了整個政治施證體系的困擾,而虛幻的泛道觀卻把當時萌生的蓬勃資本主義的環境破壞殆盡。
萬曆皇帝在了解到皇帝並非無所不能之後,為了抵制駕馭不了的文官集團,幾十年下來採取與官僚不合作運動。明朝中葉以後,皇帝不再是個人,而是被當成制度下的機器,萬曆厭倦了這種毫無止盡的不自由禁錮,最後他用了三十年未出紫禁城也不上朝的手段,把自己文官與明朝一起推向了解脫的毀滅之路。
展開
win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08/01/31
史地方面書籍很少引起年青人注目.反而是 三國人物大致了解(從電玩上獲知).
歷史學家是否放下身段.走入八年級生活圈 .讓歷史書籍不再是書店中最冷的一
角?
展開
蔡忠孚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06/12/28
他不只給我們知道萬利年間發生的事情外,也描寫了中國傳統官僚制度的腐敗
對我們了解官僚制度黑暗面非常有幫助的一本書
展開
kennie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06/05/05
我覺得這本書的大歷史觀很好
展開
virn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05/12/15
史學大師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自成書來已獲得莫大讚譽,本不必區區錦上添花,但以一位讀者的身份,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卻是「使用」這本書的方法。
若要論封建中國的制度弊症,那封建本身就獨占鰲首,以一個父傳子、子傳孫的帝室握有天下大權,本身就是高度風險,根本不用談及其它。所以,到底我們要如何看待封建下的歷代行政得失?不能識才適任是失人,不能因舊佈新是失勢──我建議從這兩方向下手。
中國輕武重文,並不是從明朝開始;中國人的道德觀和以儒家思想治世,也不是從明朝開始。若只以這些點來看《萬曆十五年》,並不能說服人它是本重要著作。我們應當從本書裡去挖掘的──就我本身而言──即是失人、失勢所導致的人才耗滅與國家消亡,而這些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或為反例、或為正例,確然已鮮明地突顯出來。
1. 失勢
自從對中國史產生興趣,我就對史上屈指可數的名相每個下場都挺慘的感到好奇。管仲和齊國一起病死;商鞅死於車裂;諸葛亮過勞死;寇準被貶死;王安石抑鬱而終;張居正死後抄家。照我在第一段列的兩大方向來看,這些名相的上台,和一個知人善任的「名君」肯定脫不了關係,若不是知人善任,至少也是政治大環境允可,失去這二個條件,名相就只能下台。再以第二條件看來,管仲尊王攘夷;商鞅、王安石變法;諸葛亮三分天下;寇準澶淵之盟;張居正行一條鞭法,這些名相之所以「有名」,都是因為在現行制度之上或改革或力行,但其結果卻有很大差異。
從前姜太公與伯禽分封齊魯,兩人治理封國的態度不同,姜太公是「簡其君臣,禮從其俗,尊賢尚功」,周公即預言後世必有篡弒之臣;伯禽則是「變其俗,革其禮,尊賢尚親」,姜太公即預言魯國後代將越發孱弱。就算是聖人也沒辦法讓一個國家長久不衰,其最根本的動因便在於一國的制度。制度必須隨時勢而變,所以「變」是必要,差別只在做法。
我之所以提「因舊佈新」,而非「除舊佈新」,正因封建制度本身就是弊症,在如此龐大的制度前,牽一髮而動全身,若沒有可當緩衝的改革踏板,其結果可見商鞅(身死)與王安石(身去政亡)。若我們不能正視這最大的基準點,便無可衡量這些政治人物的得失。
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的世局,和王安石身處之時局相似,同樣面臨國家財政的嚴重不足。但王安石的做法是廣興財源,張居正的辦法卻是化繁為簡。我們可以虛擬一下當時人民的心態,要是逼著你交許多種稅,一定怨聲不絕;但若就以你現有資產來計量,畢諸稅於一稅,當然較為合理也甘心繳納。民心之所歸,就是一塊柔韌的緩衝墊。
失去因勢利導的順當性,改革本身便會與受改革者產生高度的磨擦。治大國若烹小鮮,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的決策,將成為一國消亡的遠因。
2.失人
馮夢龍於其書《智囊》裡,列舉一則關於用人的小故事:『宋禦史台有老隸,素以剛正名,每禦史有過失,即直其梃。台中以梃為賢否之驗。范諷一日召客,親諭庖人以造食,指揮數四。既去,又呼之,叮嚀告戒。顧老吏梃直,怪而問之。答曰:「大凡役人者,授以法而責以成。苟不如法,自有常刑,何事喋喋?使中丞宰天下,安得人人而詔之!」諷甚愧服。』
馮夢龍在這則故事後批註說:這人真是一個當宰相的人才,可惜以一個老隸吏的身分埋沒了。絳縣有位老人,僅僅知道天干地支,就使得魏明帝時的尚書韓宣動心惋惜;像這樣的老隸吏,卻沒有人上書舉荐。用資格去束縛人,國家怎麼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呢?
但凡一個手握大權的明君,最聰明的用人法就是將合適的人擺在合適的位子上。是以管仲可以為相,鮑叔牙只能為司寇,海瑞可以掌刑獄,戚繼光可以育將才,若是君王不明白這個道理,他最好能懂得分辨忠奸,否則就只能靠運氣了。
可以為相,不代表其為人就得完美無缺,管仲、寇準、張居正皆享受豪奢,諸葛亮以主觀讓天下延亂百年,私德不足,不代表專業能力有缺,若帝王以其人私事為忌,無疑畫地自限。不用談創新,光要守成也很困難。一個國家若制度不變革,也沒有可培育人才的環境,那積弱之境可見,敗亡之期也不遠了。
3.結語
回歸本書開頭。
「西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在這無大事可敘的一年,張(張居正)派被清算殆盡,海瑞、戚繼光先後離世。數十年後,明朝走向滅亡。
讓明朝覆滅的原因,不僅是大體制的僵化,或制度、道德、儒家思想的範疇。這些原因自然可供談說,但未免過份遙遠。要追究明朝的覆滅,我想更值得討論的是:有才者不能在其位,不能在其位致使不能謀其政,失去了可以培育人才的環境,對一個封建體制下的國家,留剩的是王權的幽靈。
或許可以說,北宋在王安石去世後就死了,明朝在張居正死後就滅了,後來存在的不過只是一口氣罷了。
展開
Una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04/10/01
這本書看似難以理解
但如果你把裡面的歷史碎片
拼湊起來
你將會發現
在那樣內憂外患的年代
有這樣憂國憂民的人存在
也有只為享樂及權勢而生存的人
這本書是歷史系必讀好書
據說以前是研究所的必考本喔!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