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路84號

中文書
文學小說
79折$ 126
5 /5
49位讀者評分
5
76%
4
18%
3
6%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20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3/18
說來慚愧,《查令十字路84號》,是我當年在書店平臺揀選「旅行與閱讀」書單的書。但直至今日,我才真正地閱讀了這段奇妙的旅程。

書店是相遇邂逅的地方,但在美國的自由作家海蓮卻是透過書信的魚雁往返,與英國倫敦的書店Marks & Co的法蘭克產生一段,跨越二十餘年的情誼,儘管他們這輩子從未見過。

但所產生的漣漪卻都影響了周遭的人,那時後英國物資還是配給制,書店為海蓮捎去了所訂的書;海蓮除了書錢外還會特意捎上些物資。

全書以書信的體例,為我們記錄了這些過程,就算是日常的問候,閱讀起來都有種跨越時間的樂趣。書店的人更因為海蓮的有趣、慷慨、仁慈而對海蓮心懷感激,成為誠摯的朋友。

海蓮的朋友去到Marks & Co書店,也被盛情款待,團團包圍,海蓮自詡,這是屬於她的書店,她之後一定要好好來書店。

而這些書信,就這樣,從1949-1969年,抵禦了時間的長河,來到我們的面前,生命不是徒勞地流逝,而是能藉由文字、書籍而成為永恆。

這是一段關於書,關於「愛書人」的奇幻旅程,信件竟然能如此好看,法蘭克是一位行禮如儀的英倫紳士(稱呼店員是種失禮),而海蓮是一位是對書籍不斷索求,卻為人相當友善,儘管信件上感覺讀起來「沒大沒小」,但卻是相當幽默,海蓮的信件寫的真的很好看!

更是有一番自己的論調,自己道理的「愛書人」。

擷錄幾段內容分享:

📖海蓮:「春意漸濃,我想讀點兒情詩。別給我寄濟慈或雪萊!我要的是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橫飛。懷亞特,還是瓊森,或誰的,該寄什麼給我,你自己動點兒腦筋!最好是小小一本,可以讓我輕鬆塞進口袋裡,帶到中央公園去讀。

行啦!別老坐著,快去把它找出來!真搞不懂你們是怎麼做生意的!」

📖海蓮:
「大懶蟲!依我看若要等到你寄書來,我都不曉得要超渡幾回了。我還不如乾脆直接衝進布連塔諾書店,有什麼就買什麼,不管印得多糟!......老實說,訂這本書實在是違背了我的購書原則。我從來不買沒讀過的書──否則,不就像買了一件沒試穿過的衣服同樣下場嗎?可是,這兒竟然連圖書館也借不到這本書。」

📖海蓮:
「每年一到春天,我就會大清倉,把一些我再也不會重讀的書全丟掉,就像我也會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樣道理。倒是旁人都很驚訝,依我看,他們愛惜書本的方式才奇怪呢。他們買一堆新出版的暢銷書,囫圇吞棗似地看完,我常想:他們也未免讀得太潦草了吧。然後呢,因為他們從不重讀那些書,不消一年,書裡頭的內容早就被他們拋到九霄雲外!不過,當他們看見我』書一箱一箱地往外扔時,卻又露出一副『這怎麼得了!」的表情。要是照著他們的作法;買了一本書,好─讀過了,好─上架,好─沒事了,一輩子也不會再去碰它第二回,可是呢,『丟掉?萬萬使不得呀!』為什麼使不得?我個人堅信:一本不好的書——哪怕它只是不夠好,棄之毫不足惜!

📖唐諾序:「舊書,不單指的珍版珍藏之書的購買、收存和再閱讀,不僅僅只是屯積居奇的討人厭行為或附庸風雅的噁心行為而已。這根源於書籍的不 易理解,不易完整掌握的恆定本質,尤其是愈好、內容愈豐碩、創見之路走得愈遠的書,往往遠遠超過我們當下的知識準備、道德準備和情感準備,我們於是需要一段或長或短的迴身空間與它相處。好書像
真愛,可能一見鍾情,但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杳遠理解和同情卻總需要悠悠歲月。

因此,從閱讀的需求面來說,一本書的再閱讀不僅僅只是可能, 而是必要,你不能希冀自己一眼就洞穿它,而是你十五歲看,二十歲看,四十歲五十歲看,它都會因著你不同的詢問、關注和困惑,開放給你不一樣的東西......

從這本書中,看不出海蓮一直沒去這間「屬於她」的書店的原因,但我已經決定來看後來出的《重返查令十字街84號》了。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4/10
查令十字路84號

A+

好多年前讀了這本書,收列在珍藏的書櫃行列中,無意間在書局中看到了『重返查令十字路84號』續集,重燃起我再次讀了這本書的想望。

二十年的文字往返,連結起倫敦一間二手書店所有店員以及作者海蓮.漢芙,文字將三千公里的距離轉換成了零。

我好喜歡海蓮.漢芙,對於文字書本的熱愛近乎狂熱,一本二手書本,就可以獲得生命中滿滿的能量。我更愛海蓮.漢芙分享慷慨的個性,在英國物資貧乏的時代中,一次次的運送物資給馬克與柯恩書店。

那樣的時代、那樣的環境、那樣的溫暖。

二十多年的情誼,沒有見過面,但是卻像是熟識的朋友。書店的經理法蘭克跟海蓮之間的情誼,在我看來,無關情愛,而是相知。法蘭克懂海蓮,總是盡力的幫助海蓮找到心心念念的書,海蓮很俏皮,愛逗那貌似一本正經的法蘭克。

書末海蓮終究是沒有到倫敦造訪書店,沒有機會跟法蘭克見上一面。

這本書佷薄、很薄,即使讀了第二次,我仍然有著滿滿的悸動,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你我連結,是什麼樣的安排,讓我們同時在同樣的時間不同的空間,彼此惦念!

多年前跟今日一樣,我讀完這本書,我告訴自己,我要去造訪查令十字路84號,去感受一切!

Action:
1.文字連結彼此
2.慷慨付出


#推薦書單
#閱讀
#閱讀心得
#好書
#讀書
#書評
#閱讀筆記
#查令十字路84號
#missdragon
#dragonmiss
展開
user-img
3.5
|
2021/10/15
查令十字路八十四號,本書即使有唐諾的序言,好長好好看的導讀, 唐諾利用文學中的擴大法,談到了本書的成因,以及其中參與的人們,結論是 書是永恆不變的,不是出版當下或是購買之那一瞬間就成為永恆,而是書籍 藉者持續不斷的散發者智慧,永恆的光輝,這就是所謂的書香,。他感嘆者 在台灣出版的書籍,往往上架下架的速度很快,往往在一本書無法持續了可以 持續沈澱發散智慧的時間,就匆匆下架,極少見到所謂長銷書,或是所謂很有 價值但卻沒那麼有名氣的書籍,如此的結果,所以衡量書籍價值的時間被壓縮到 只剩下它上市之幾個月,價值成了瞬間的永恆。但是呢,所謂的傳世的書籍, 給我們是永恆不變的智慧,伴隨我們,在我們身上留下刻痕。所以此書最後說到

關於書店,我們虧欠你太多!

楊照先生在他的電子報楊照書鋪中,也曾介紹過本書,書籍,作為一個知識的載體,我們是否太重視他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他本身的目的性,那就是書籍本身就是一個藝術美的作品,不同的排版,不同的封面,看者一本厚厚的精裝書籍,與一本字體很小,段落擁擠,沒有插圖,或是封面不美的書籍,就是有差別,當然以本書為例,出版社以記憶中的書店為封面,配合者暗藍色,很明顯的,就是比白色的村上春樹的小說,那種感覺是不一樣,不只如此,我們除了看書的工具性之外,我們更可以當購書為一種收購美的事物而自豪,誰說買書一定要全部看完,誰說一定不可以當愛書人。

在不斷閱讀之中,想像力帶我們走向一個畫面,那兒永世的友誼,伴隨者專業的精神,焚膏繼晷埋首於群書之中,只為了滿足遠方一個不相識的愛書人的渴求,讓人懷念起那種純真不計利害的傳統年代,the good oldday。但是一定不止於此。

首先這種維持長達二十年的長久通訊,已經超越了一般的買賣關係。因為海倫主動贈送蛋肉給那時物資缺乏的英國,這件事本身就顯示了一個主流或是大多數人們內心渴望的價值,信義,長久的永恆承諾,為荷這個現代傳奇,不可不提出來大書特書。

接者,相信細心的讀者已然發現,此通信集並非十分完整,有相當多海倫的索書信件或是回信未被編到此書中,不知是在當年海倫已經信件刪選過或是並未完整保留有所有的信件,前者,顯現在平凡的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只是曇花一現,並非 時時可見,就因為生活的美好是這麼難得,所以有趣的信件就顯得彌足珍貴;如果是後者,現代人依然保存信件,這種好習慣的人們已經越來越少了,珍惜信件,也代表了珍惜友誼,藉由捕捉一瞬間的記憶,獲得永生的價值。

接者談到參與其中了人們,由書中你可以看到什麼,一個喋喋不休的老婦人,有點熱心,又有好心腸。對於每次接到的書籍,不是給予相當無奈的表情,或是一種欣喜若狂的歡呼,要不然就是不以為然的唾棄。相對於此,書店的編輯,FPD,如同大多數人印象中的英國人,十分嚴謹,少談工作之外的庶務,每每記得海倫需要的每一書籍書目,回信多以公事為主,真可謂為,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此也維持了一段傳誦至今的友誼。

本書篇幅很短,不含注釋時,只有百頁,只有書信往來的文字,如此更可以延伸人們的想像力,永遠以此為標竿,建立自己的查令十字路書店。


附記,太多所謂介於著名的文學名著與鄉野雜談之間的各類文集,或是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往往在台灣大量出版之實用書籍中消失了,記得城邦詹弘志說過,商務的open系列就是開闢了名著與雜談書中,另一種書籍的可能性,而最近貓頭鷹大量引介大陸翻譯的西方名著更是豐富了敝人之書房,更希望台灣也會出現有像此書中描述的舊書店,窗几明淨,分類完整於書架上,顯示專業性,而非書籍散落一地 的舊書店。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4/17
這本書充滿濃濃的人情味,與愛書人最能瞭解的知音難尋的感動,不能見到法蘭克多感傷啊。
二手書店承載的,是讓每本二手書找到更好的去處,也是滿足一個個書蟲的願望。
展開
user-img
5.0
|
2013/04/13
這是一本散發美麗人情和濃濃書香的好書。
首先,不管是書鋪或是買者,都流露對書的喜愛或深度。
再者,長達二十年的魚雁往返,看隔海的情誼由淡轉濃,
其中更有經歷戰亂流露的關懷與女性幽默暢快的性情,
對比英國人初始的嚴謹自持,慢慢有被融化為敦厚親切。
我等觀者,漸漸也情牽期間.....
展開
user-img
3.0
|
2012/02/11
閱\讀是門相當個人化的學問,每個人閱\讀口味南轅北轍,我認為值得廢寢忘食不顧一切都得一讀得的好書,或許\多數人覺得索然無味,反之,輿論與評論一面倒叫好叫座的作品,也不見得會讓每個讀者折服;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寫出並記錄發出自己內心靈魂深處的讀後感呢?

多數人對於經典作品總是會產生莫名的敬畏,而忽略了閱\讀過程中的苦澀和沉悶。

本書是一本以書信體裁寫成的書籍,這類文體在現代的小說中已經比較罕見了,內容是1949年10月至1969年10月、20年的歲月中,住在紐約的女劇作家漢芙小姐,和倫敦一家舊書店馬克與柯恩的真實書信往來,除了漢芙小姐向馬克與柯恩書店買書的書件往來之外,也可以讀到那個因戰爭而物資管制的年代(1950-1960年)的氣氛,本身不富裕的漢芙小姐卻三不五時贈送些許\物資贈送那些幫她盡心找書的書店店員們,書信來往就在書本與贈禮之間透露出古老那種微妙的神交情誼。一共八十四封信的書件往返中記錄了他們各自的生活變化,隨著這84封信,讀者跟著他們過了這20年。

我認為故事的確是溫馨,但是並不特別,在眾多讀友給與近乎完美的讚美評價和自己的閱\讀感想之間,的確有道不小的的認知落差或期待感的鴻溝。

雖然這是一本不用花上兩個小時就能讀完的書,但是在短短不到九十頁的本文中,卻有高達83個註解,我個人不太喜歡具有過多註解的作品,因為一來會打斷我的閱\讀節奏,二來,越多的註解表示書本的文化差異性越高,本書的註解中多半是英國文學作品與作者,或是英美地區的特殊風情和用語,非英美社會出身的我實在搞不懂作者所鋪排的巧思。

許\多人之所以被本書所感動多半是因為古老書局的那種人情味已經漸漸式微,而所產生的萬分惆悵吧!現在還有多少人會提筆寫信?現在還有多少書店店員與老闆會和顧客有如此之互動?或者應該這樣問:現在還剩下多少書店呢?網路書店與電子書的時代早已經悄悄誕生,古老美好的傳統總是讓人不勝唏噓,但是這種緬懷過去忱耽於古早老舊好時光並不是我所喜歡的模式,所以讀起來自然沒有多大的共鳴。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1/11
只是很平淡的書信往來,卻在最後因鐸爾先生的過世痛哭不已...心疼的是作者未來的及與鐸爾先生見上一面
展開
user-img
4.0
|
2009/12/05
我買這本書滿久了,是最近才拿出來看的,當我開始看時被他信中的對話給吸引了,
認為作者是一位很幽默的人,讓我不由得笑了,也越看越入迷,我不金耀說他是除了哈利波特之外能讓我捨不得放下的書,不過看到最後法蘭克的死和海蓮依然沒去倫敦讓我有點小傷心,看完也讓我發現一個非常震驚的事,他們竟然通信了整整20年,真是太令我震驚了,也因看完了它讓我也非常想看看這間<馬克與柯恩書店>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7/24
自從《穿條紋衣的男孩》之後,我便喜歡上薄薄一本的書籍,如果挑逗的是文字本身,像含情脈脈的美女,光是曖昧的眼神便足以陶醉,不必開口就足以銷魂,哪需冗詞贅句,而這本《查令十字路84號》正是那麼的剛剛好,剛好夠你品茗芳醇,也剛好夠你微醺回味。

這本書入手是購買的方式,而不是先到圖書館借閱\,原因無他,只因為「很便宜」,我就像作者海蓮‧漢芙一樣,不買沒看過的書~p44,所以它著實也違背了我的購書原則,然而許\多愛書人將《查令十字路84號》奉為經典,無非是海蓮‧漢芙有太多與普羅讀者相同的習性,就連她提購的書單,我們都能在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這個真實的故事,起因於1949年美國作家海蓮‧漢芙寫信向英國書商購書開始,長達二十年的魚雁往返及友情,在如今十倍速的時代看來,是多麼珍貴與不可思議。當初因為戰爭,英國物資短缺,海蓮‧漢芙每每郵寄不算昂貴,卻充滿心意的食物,給隔著大西洋的「馬克與柯恩書店」全體員工、甚至鄰居,讓所有人都倍感溫馨。作者也因為貧窮無法如願到倫敦與書店朋友們會晤,直到英國方面出版這本《查令十字路84號》時,邀請海蓮‧漢芙,她才得以一償宿願。

二十年合該是1/3人生了,從中年到老年,或從孩童到少婦,這一路歷久彌堅的跨海情誼,不因時間空間而顯然風雨飄搖。反觀二十一世紀的現代,BBS、E-MAIL、MSN、手機,透過網路光纖發達的科技,我們究竟用了多少心意在對方身上,又留了多少熱情灌注給友人,所有的關切都因為距離縮短,而變得空蕩蕩起來,似乎帶點冷漠才能讓出一些自己的私人空間?!

俗話說廣結善緣,海蓮‧漢芙付予了厚重的感情,不僅讓書店熠熠生輝,也繞周遭的人感染到不同凡響的滋潤,尤以友人用“妳的書店“來稱呼「馬克與柯恩書店」,足見這段叫人吟哦的歲月之歌,是如此鼓動愛書人膜拜般的嚮往─我也能擁有一家“我的書店”嗎?

雖然世事難料,店經理法蘭克才在報完平安不久之後過世,但是更多源源不絕的溫暖仍繼續支撐著不間斷的友情,我們如今歌頌,不是因為愛書,而是出於感動。
展開
user-img
5.0
|
2008/09/15
昨天上ptt看到有人在推薦這本書,奇怪的書名,完全跟英格蘭連結不上的樣子(當然也是因為我不清楚英國的路名之緣故),但是我的記憶中卻很清楚,這本書呢?是薄薄的一本,輕輕的斜倚在我們鄉下小圖書館的書架上,書還很新(證明他不是圖書館新進,就是乏人問津)
剛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也覺得很奇怪!奇怪的書信式對話(基本上我不喜歡這種形式),不過最後證明可愛的海蓮˙ 漢芙打破了我這種奇異的習慣,讓我真真切切的愛上這本書!
海蓮˙ 漢芙是個幽默的女士(我懷疑他寫信給\"馬克與柯恩書店\’\’時就已經不年輕了),不過她是個充滿同情心,詼諧,有點兒睥睨世俗的女士!有時候看到她寫信時候用詞遣句大辣辣的,有時又覺得她真的很關心這間書店的一切,無論是復活節的雞蛋新鮮或是封裝與否?或是與店長或其他人交流的心情,都令我大為感動!
法蘭克先生也是,一位博學,又盡責,幽默的英國紳士,我喜歡他及他的夫人諾拉,剛開始法蘭克先生的回信都是秉持著正統禮節,後來也漸漸透露出一點自己的心聲,對這位海蓮˙ 漢芙---從未謀面的好友的關懷!
有些時候,書 是讓人體會的,而不是用言語能夠表達的!
這本書很特別,也很\"心靈\"< 不知道他能不能成為形容詞>
我喜歡這本書,雖然最後法蘭克先生去世了!讓我有點淡淡的悲傷,這兩位未曾謀面的好友,隔著大西洋幾千英浬,最後卻有這樣悲傷的結局!
很棒的書!我的評語

中途我還去幫爹地買葡萄乾麵包,回程開始下雨!
多災多難的寫作
展開
user-img
5.0
|
2008/05/04
不知道什麼時候台灣才能出現這麼一間舊書店。

台灣的舊書店一直都沿襲著牯嶺街的風格,書堆的雜亂無比,近來有間茉莉書房用了明亮的空間、整齊的裝潢改變了這個形象,可是沒賣什麼珍品書。

話說回來,最近大量印行的書籍,還有值得珍藏的版本嗎?

言歸正傳,這本書還挺有趣的,因著對書的喜好,透過書信的往來,讓一堆現實生活上不可能會有交集的人產生了友情,而且持續了20年,這是多麼可貴的友情阿!

以書信體裁寫成的書籍,這不是第一本,但絕對是有趣的一本。書信體裁有比小說更有趣的地方:那就是讓妳的想像力更加蓬勃的發展。小說已經是讓人想像力奔馳的一種形式,但難免受制於作者的描繪,至於書信體裁,因為可看見的是情不多,作者反而更可以透過隻字片語,自行想像不足的空白,挺妙!
展開
user-img
5.0
|
2007/10/06
第一次看“查令十字路84號”是三年前,非常喜歡,三年後我回想起這本書,竟然遍尋不著,於是我又買了一次........

”查令十字路84號”這本薄薄的小書用書信呈現的方式,記錄著一個神奇的故事。一個美國的作家海蓮‧漢芙小姐,從1949年開始用書信往返的方式跟英國位於倫敦查令十字路84號的馬克與柯恩書店訂購二手書,前前後後竟長達20年,一直幫她服務的則是一位法蘭克‧鐸爾先生。

這本小書沒有華麗的詞藻,卻隨著一封一封海蓮與法蘭克的書信,動人心弦。在訂書與寄書的過程中,海蓮不只與法蘭克成為好友,甚至連法蘭克的妻子、書店裏的其他店員都成為真心關懷的好朋友。書信裏充滿著誠摯的情誼,海蓮時常與他們分享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與法蘭克談論讀書的種種心得,甚至還時常寄送食品或禮物給當時在英國物資不甚充足的這些書店朋友們,他們已經不只是書商與讀者,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書中,除了可貴的友誼外,令人感動的還有海蓮對於書的熱情,這個幽默的海蓮小姐只喜歡二手書,不喜歡沒有讀過的新書,書和作者於她就好像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空氣與陽光。有了喜愛的書,漫漫冬夜不覺其寒冷,而獨居斗室也像擁有了全世界,心靈之豐盈,不可言喻。我在讀這本書時,一直不斷地感受這樣的熱情,讀到一本好書,會想要廢寢忘食地讀下去,讀完了,也會因此而高興好幾天。

推薦大家讀這本書,一本溫馨的小書,查令十字路84號。
展開
user-img
5.0
|
2007/03/25
這是一本書店遇見驚喜、回家讀完感動的小書。


內容是1949年10月至1969年10月、20年的歲月中,住在紐約的女劇作家漢芙小姐,和倫敦一家舊書店馬克與柯恩的真實書信往來。

首先可以感覺到的是一種溫暖:在那個因戰爭而物資管制的年代,漢芙小姐從自己不富裕的景況裡,持續給馬克與柯恩為她服務的先生小姐、甚至他們的家人鄰居寄上補給。於是儘管主要與漢芙小姐通信的是法蘭克先生,同事、妻子、鄰居寫給漢芙小姐的信陸續出現。而代替漢芙小姐造訪馬克與柯恩的友人們,捎去的友誼與受到的回報也在他們的信中透露。

他們各自的生活變化隨著情誼日深在信件裡互相吐露,於是我們跟著知道法蘭克買了車、漢芙小姐接下新工作、書店同事隨夫婿前往中亞等大大小小的事件,乃至最後的,法蘭克離開人間。隨著這84封信(註),我們跟著他們,過了這20年。


當然此外我們還能見到一個愛書人對閱\讀及書本、讓我們心有戚戚焉的見解與喜悅,但要品嚐此書,單只他們的情誼已是非常足夠的理由。


(註:這數字是我算的,還包括他們寫的卡片、明信片)
展開
user-img
5.0
|
2007/02/21
他們用一封封的信件寫下他們的故事,沒有太多華麗文藻的裝飾.凸顯了作者的幽默和智慧,以及作者和書店\"一群人\"平實深厚的友情.
沒有見過面,透過紙和筆,紀律著彼此.用文字談書,談心,關心彼此... ...等,都令人有種\"無聲更勝有聲\"的感覺.只有自己用心品味這本書時才能體會其的\"妙\".
一封封的信,一疊疊的感情,厚厚的,翻開來... ...有著當時的心情.封封都是那麼的\"真\"... ...
這是一本\"真真實實\"的小說,有別於人腦編製的\"虛構\"小說.
展開
user-img
5.0
|
2007/01/23
這本書可能是我最近書單中最璀璨雋永的一本好書!!!
全書節奏緩慢,但那雅致情韻是現在暢銷版上的任何一本書所不及,像一部古典黑白片,踏著老英國的慵懶步伐,偶爾穿插著作者的美式幽默,這是一本愛書人必讀的經典!!!
作者與法蘭克的情誼更是這本書的一大美談,因為書串起的緣分.因書而起惺惺相惜,更因為簡單得簡直可稱為訂購單的信,讓作者和這個在夢境中聳立的書店每個人員解下不解之緣......
總之,誠心推薦這本經典又滿佈優雅芬圍的小品^__^
(它的迷人只有擁有的人才能咀嚼回味,多說無益)
展開
user-img
5.0
|
2006/09/26
《查令十字路84號》是本內容很簡單的書,就只是作者和一間書店的員工之間往來的書信,頭幾封或許看起來非常的制式化,但是看到不知道第幾封的時候,看到作者用像是在跟老朋友說話一樣的口氣對待那位遠在大西洋另一邊的書店店員時,其實我還頗吃驚地認為這人怎麼那麼沒禮貌呢。不過或許這樣大剌剌地表現自己的真性情也是一種豪爽的表情。爾後再仔細想想,其實愛書也不過就是如此,裡面關於一些作者的看法我非常的贊同,特別是當自己看完了一本很棒的書之後,就會不自覺地浮現想要擁有那本書的衝動,老實說我常這麼做,所以看到那一段的時候特別加深了我的感觸呢。
展開
user-img
5.0
|
2005/03/31
這是不是一本撈什子的文學書或小說,這是一本與心靈直接對談的真誠友誼,愛書的人,請用最放鬆且自然的心情來閱讀吧!海蓮‧漢芙因為對英國文學有極濃厚的興趣,但是卻因地處美國,所以時常找不著自己想要的書,於是透過英國某家書店的廣告單,就此展開與書店長達二十年的書信往來。

這是一本由書信架構起的真人真事的故事,所以文字不浮華艱深,一種人與人之間友誼的純粹真誠表露無疑,作者找書買書都透過這家書店,她偶爾會寄一些肉、蛋類或禮物給書店的員工,這對戰爭後因物資缺乏而需由政府管制與分配食物的他們來說,是種莫大的恩惠,於是透過這真誠的方式,素未謀面的眾人,彼此間的友誼深厚且真誠。

透過等信與寫信的過程,期間的感受與電子郵件截然不同,那是難以言喻的感覺,想像自己寫信與等信的期待感,不難發現這種情愫。
展開
user-img
4.0
|
2005/02/14
與時下高潮迭起的精采小說不同,這本書是小品的淡淡雋永,感覺像一味好茶,入口略帶苦澀,但卻散發出一股芳香,回味無窮。
展開
user-img
5.0
|
2004/11/21
一開始看時讓我有團團迷霧的感覺,看到三分之一終於晴空萬里。

一位非常愛閱讀的女士和書店之間的魚雁往返,維持很長久的時間確實很少見,而且又是相隔遙遠的城市,真的很令人讚嘆。

女士對於書店「源源不絕的厚愛」一開始讓我有點質疑,但後來我總不得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是有這麼樣的人,也許,是現實生活讓我無法想像。

但回想過去,也許真的就像書上內容那麼樣的「溫馨」吧!
展開
user-img
4.0
|
2004/10/11
在闔上書時,其實我的心理是難過的,雖然早就猜到會是怎樣的結局,但還是忍不住悲傷。

一個是美國女作家Helene,另一個是書店老闆Frank。兩個無法見面的朋友間的書信,就是我對這本書的感覺。這也是在那個通訊還沒如此發達年代,才有辦法深刻體會。

除了兩個主角,還有去了以色列,音訊全無的Cecily夫婦,
以及其它再也沒有消息的書店同事們。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竟是如此脆弱易碎。

書末Frank女兒的回信,讓我心裡又燃起一絲溫暖的火苗,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有繼續聯繫,但人生總是有樂趣和希望的。

算是一本帶點無奈又溫馨小品文。作者文筆十分幽默俏皮,在看慣了濃得化不開的愛恨情仇,這是本適合拿來放鬆心情的書。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