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

中文書
藝術設計
9折$ 405
3.5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5
|
2021/10/15
(很久以前的一天寫的)
兩個星期以前,利用閒暇時間,剛好也看完一些希臘羅馬神話,就開始來看這本書,我手上有兩個譯本,周學普先生的韻文本和綠原先生的散文本,我採取每個段落,散文→韻文→散文交互參照,收互補之效,因為綠原先生版本注釋相當多,可以幫助我在意義上了解,韻文本一方面可以使我領略原文段落結構,有時也會使我注意到一些看散文時沒有注意到片段。所以可以最後再看一次散文本。

最後趕在星期天晚上,終於看完浮士德,感覺上悲劇第一部和第二部差很多,可是可能因為已經看過但丁的神曲,“曾為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對於我就是無法感受到最後神聖的昇天是如此壯美崇高,在神曲最後幾章像光華四射一班,耶和華,耶蘇,各聖女,神人羅列,一個很完整的結構與氣勢。反而在浮士德最後一章,天使們,將浮士德帶入天堂,經由淨化,重生,似新生小孩般成長,代表一個赤子之心比較之下,就沒那麼場面浩大。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西方宗教中這種救贖的書看了不少,我看不到他內心掙掙扎所以無法起共鳴,像托爾斯泰及杜斯妥也夫斯基兩位大師對於救贖就各有看法。

托氏;戰爭與和平,藉由史事的變換無常,人唯有追尋神,才可找尋生活意義
安娜卡列妮娜,人的情慾要遵循律令,要不逃脫不了自我懲罰。
復活。人為罪人。所以勿審判等托爾斯泰主義在內

杜氏:
罪與罰,我們都非超人,不可以未來功業抵現世罪惡,只有相信拉薩路復活,救贖救自己。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人必有魔性與神性於一身,對有神無神辨證很多。也可以看到一個人內心掙扎徘徊於神與魔間。

浮士德因為是劇本,多用描寫外在景物與對話,比較不易直接看出他內心想法。

本來有一點想寫書介,本來學minHsiao 寫個閱讀後記。

後來剛好在星期天晚上看以前所錄影公共電視談到林懷民及雲門舞集,聯想到流浪者之歌與浮士德的相似性,同樣是追尋真理。

一個強調上窮碧落下黃泉,追求真理非歷經一場大波折,有點像是最繁華處即是最蒼涼感之嘆,不過哥德倒是用了很多知識,他對景物顏色的描寫,對物質變動說,水火成形論之爭,哲學學派的引用,希臘神話,紙草經內一些典故像約伯記中魔鬼與上帝對人的賭約等,沒事也可以順便將反對他的人放在書內,嘲弄一番,就像神曲或中國駱賓王“討武后檄“,罵人都很兇。美德,惡行人物化。這些都是很有趣,書中象徵用很多,相當不易了解。可惜沒聽過德文戲劇,相信在音樂推波助瀾下一定對文中用字更有感受。

相對之下,流浪者之歌,就比較沒有這麼氣勢龐大,主角也只不過在人間沈淪一下下而已,反而強調平凡處處皆真理,寓偉大於平凡間,像流水一番,逝水如斯,不捨晝夜,不疾不緩,久而見功。建議可以看看雲門同名舞蹈演出,當金黃色稻穀滿面由上而下頃鋪而下,配合喬治亞民歌以一種略沙啞,漸步漸上的ㄚ聲,滿地的稻穀,象徵豐收,人心洗滌而昇華,美極了。

中國對於小說,傳說向來不重視,沒有西方用戲劇探討人生傳統,這也是看書後一些感嘆,小說,戲劇對啟迪人心,直接而有效,震撼人心靈深處。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