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密結晶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243
5 /5
9位讀者評分
5
78%
4
22%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9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1/02/13
當一件又一件的事物漸漸從記憶中無聲的消滅時,從一開的傷感到遺忘甚至最後對這種情況麻木不仁。

無論時光如何流逝,我想在生命中一定存有什麼東西是無法輕易抹滅它曾經存在的事實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08/11/04
我對這本書先下一個與眾不同的定義:「日文版的香水」,看過香水的讀者都知道徐四金是要對納粹獨裁下集體思議之德國人做反諷的省思;相同的,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小川洋子創作本書時的背景,本書1994年日本出版,往前推測本書大約是1993年左右創作的,而小川洋子就在1993年赴德國採訪奧茲斯維集中營,她感受到「人類可以那麼殘酷同時也可以那麼偉大」後,這本「秘密結晶」就是她受納粹集中營震撼下,文風改變後所寫下的作品。

她虛構了一座島嶼,這座島嶼被秘密警察所統治,而秘密警察就定期或不定期消滅這島嶼上的一些事物,這島嶼上被秘密警察消滅的東西有鈴鐺、香水、緞帶、綠寶石、郵票、鳥、帽子、渡輪、玫瑰花、照片、果實、月曆、春天、音樂盒、小說、糖果、口琴、地圖、左腿與害怕…..;連保有這些東西記憶的人都要一併消滅,秘密警察十分有效率的執行著消滅人們所有記憶的暴行,秘密警察統治這個島嶼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居民擁有的東西消滅的更徹底,不只要消滅這些物品,連記憶都要摧毀,留有被消滅物(如香水)殘存記憶的人都要被人間蒸發似地抓走。
書中的秘密警察說著:「老是帶著這些沒用的記憶,只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讓人想起古今中外獨裁者的相同嘴臉與口吻,日本人可以故意淡化二戰罪行,二二八的加害者要大家別「沉溺過去」,中國政府完全把天安門記憶強行抹去,台灣可以短暫幾天消滅對國旗的記憶…..。

第一頁就點出這樣的無奈與空洞:「島上的居民無法把這些美好事物永遠留在心中,只要生活在這島上,內心的東西就會一個接一個失去…..」。
小川洋子在本書中用了一種「書中書」的手法,主角是位小說作家,這位作家正在創作一本關於打字機的小說,小川洋子用小說中的小說去作另一個層次的敘述,本文用故事的架構去鋪陳,佐以書中小說內文的氣氛營造,雙線進行下讓整本書的表現更加出色,小說中的小說「打字機」對本書有畫龍點睛之效,尤其是裡面的一句:
「我很高興能成功\消除妳的聲音。妳知道嗎?用刀子切斷昆蟲的觸角,牠們就會變得很乖巧,戰戰兢兢在原地打轉,甚至於無法進食,道理是一樣的,當妳失去聲音,妳就無法再擁有自己了。」
我不知道小川洋子到納粹集中營中體驗到哪些震撼性的價值,我只知道,當我咀嚼這段文字時,我思想起現代的財經媒體,她們一言堂似的用一堆光鮮亮麗的代言大師和包裝精美的詞藻壟斷著言論,不也是另類地讓散戶失去聲音進而失去自己。就像書中的秘密警察決定要消滅小說與書的時候,燒書所點燃的火燄與灰燼,而人們只能被迫將一本本的書與一座座的圖書館丟入火舌。
小說主角的編輯R君則是一個對比的人物,他是屬於那種無法被消除記憶的人,為了不讓秘密警察消滅,只能躲到主角的家中,主角與另一位配角-老爹在家中精心闢出一間相當隱密的密室讓R君當躲藏的地點,然而作家卻讓這位R君,卻逃過秘密警察的「洗腦似消除記憶」,在R君躲在主角家中的那一段相當長的歲月,反倒於沒有忘記被消除記憶與消滅的玫瑰花、小說與音樂盒等美好事物,小川洋子不正是要此比喻,離群索居(逃亡窩在密室足不出戶長達一兩年)的人反而不會受到集體的洗腦,而會保有許\多原來的心原來的真。
『記憶只是沉入陽光照不到的水底,只要用力把手伸下去,一定可以摸到什麼。』這位R君如是地安慰著主角。

當人們被集權者一一消滅過去記憶而無法思考時,這本書所營造出來的反省與詭譎就一一擊中我的心,現在的主事者要我們淡忘他們所犯的,或要消滅對他們不利的事物與思潮,媒體為了自身利益而放送的錯誤知識,一一的與書中的秘密警察相吻合,當對的價值與美的事物一件件的消失之際,就是獨裁者最愛的單純與安靜---一如安靜無聲的北韓。

書中有一段故事:
『 以前有錢人家裡會雇用好幾個專門擦拭銀器的佣人。
他們唯一的工作就是默默地擦銀器,其他什麼事都不用作,每個人每天都有一堆銀器要擦拭。因為不能讓口水或嘴巴吐出的氣息弄髒銀器表面,所以嚴禁他們交談。他們都默默地低頭工作,只要被發現有一點沒擦乾淨,就要立刻重擦,這樣一來工作量又累計上去,往往連睡覺的時間都要擦著銀器。所以佣人都不敢開口交談。
長期做這份工作,漸漸地就發不出聲音了,從早晨七點到晚上七點,一直窩在庫房內擦拭著銀器,久而久之就真的不會說話了。即始沒有在工作的時候,也想不起自己的聲音,那些佣人都很窮,他們覺得,只要能賺錢失去聲音也沒有關係,如此一來因為不會說話,也找不到其他工作,只能一輩子窩在陰暗庫房做著擦拭銀器的工作,庫房再也沒有一點聲音…..。』

看了這段故事想到現在的種種,2008年以後真的令人擔心。

評:太好看了
展開
user-img
5.0
|
2008/05/01
第一本看小川洋子的書,是透過Shanice的介紹,看的書是「博士熱愛的數學算式」,算是一本蠻好看的書,所以後來又陸陸續續的看了「不冷的紅茶」(收錄了幾篇的短篇小說,但我覺得不怎麼樣),然後又看了這本「秘密結晶」。
這本書Shanice給的評價是:還可以,但看完結局會想殺人,因為沒有HAPPY ENDING。不過我自己對這本書反倒有不一樣的看法,前半段幾乎就讓我放棄看下去了,但後面反而愈看愈有趣。
小川洋子設計了一個虛擬的社會,但從文字中又可以絕對的感受到他一點也不打算寫科幻小說或是鬼怪小說,她只是運用文字塑造一個世界,前半段之所以讓我差一點看不下去,大概就是因為我搞不懂那個世界的邏輯,「消滅」我可以理解,但我不能理解的事消滅的邏輯。如:為什麼鳥是一次就全部消滅,但花卻是一次只消滅玫瑰花?還有,為什麼要有消滅這樣的事情?感覺不像是自然現象,因為有秘密警察的存在,但又不像是人為現象,因為連秘密警察也抵擋不住消滅這個現象。這些疑點讓我讀起來心理總有點疙瘩,因為如果秘密警察也無法抵擋消滅的發生,那麼他們要怎麼檢查別人?

不過後半段我倒覺得獨來挺有趣味,特別是書中女主角完成的那一篇小說,單獨把那篇小說獨立出來,就已經是完美的短篇小說了。Shanice認為結局沒有HAPPY ENDING,但我卻不這麼覺得,結局對躲在夾層中的男人是HAPPY ENDING,因為所有該消滅的都已經消滅了,當然,如果想到那些消滅也包括了所有島上的居民,那確實不怎麼HAPPY,不過,消滅的其實只是記憶以及感覺,我想,島上的人其實都還存在,只是他們對身體存在的感覺消失了。人生,總是無法十全十美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06/07/24
因為還要上班的緣故,我只有二十分鐘的時間type那些在心裡迅速蔓延的事情,或許是更少的時間…腦中一片渾沌不安,虛弱,慌亂,甚至是想要哭泣的感覺,痛苦得連一句話都沒辦法好好的說,腳步凌亂。

中午十二點整,我看完小川洋子的《秘密結晶》。

一個故事,一座島嶼,逐次消失的物件,結局。

沉重苦澀的無力感排山倒海的向我侵襲過來,這樣的心情,比我在《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裡所能感覺到的還要悲傷痛苦。

為了把這樣的感覺留下來,我又任性的在下課鈴響前走出教室,然而已經十二點了…我在心裡不斷的胡言亂語,害怕書裡的情節會在下午的陽光裡淡去或消散一如它最後的結局。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無措的感覺,我皺起了眉頭,掩住臉。

好想說。

現在的感覺好好的對誰傾訴,想要被理解。希望可以在手機裡找到一支允許被任性撥打的號碼,對著遙不可及的彼端痛哭一場。可是沒有人會懂。沒有人會懂。

我也不懂。

是不是你們在不知不覺中也失去了很多東西。例如體會寂寞的能力。我彷彿身處異鄉,以快要哭出來的表情竭力去解釋每一段想要被聽見的聲音。我在說:痛,對不起,為什麼,再見,等一等,回來,走開…

可是你們聽不懂。你們說:這只不過是一篇故事而已。

我不會遺忘被抹滅的事物,所以我被關在密室裡,看著你們身上的空洞愈來愈多,感覺你們的氣息愈來愈輕。

我卻只是,帶著已經死去的沉重的美麗活在,逐漸衰退的世界裡。

這是多麼,多麼殘缺脆弱的,生命力。
展開
user-img
5.0
|
2006/06/28
故事的主角生於憂患之島,隨時會有東西被消滅。已經消滅的東西,大家都遺忘得很快,不會放在心上耿耿於懷,而即將消滅的東西反而麻煩,猶如日蝕現象發生前,群鴉鼓譟而驚飛,頃刻間遍地黑暗荒蕪,等待死神不知何時降臨,凌遲般的心情。島上始終有祕密警察巡邏,為了維持某種秩序,防範任何可疑份子蓄意破壞或製造動亂,必須出動大批的警力,進行所謂的「記憶掃蕩」。宛如政治情境的寓言,作者帶著你進入一個想像未竟之地,親身體驗受到嚴密監控的生活是如何的心驚膽戰,步步為營。
展開
user-img
5.0
|
2006/05/21
作者以寬容但冷靜的口吻,訴說了一個什麼都可以忽然消滅,蒼涼的世界裡,關於人們多麼想要記得那些總是留不住的事與物,所留下掙扎與藏躲的痕跡。這絕對是一部充滿感官的小說。雖然我們都已經習慣動用所有的感官去愛一個人,其實最終都是因為心的需要。這些因為心的驅使而讓我們去做我們不記得不知道或未曾做過的事的每一次,動身與沈默的動機,其實都是消滅不了的。
展開
關於小川洋子,是兩則關於記憶的故事。先是看了不久前出版的「祕密結晶」,因為被故事的架構深深打動,於是迫不及待在看完這個故事的同時,又找來了大約兩年前也是由《麥田出版》出版的「博士熱愛的算式」。

兩則故事,同樣是從記憶的源頭書寫,由不同的記憶軌道推陳舖排,一個描述每一個記憶終將消失的捉摸不定,一個則是在每一個片斷裡只擁有80分鐘的記憶能力,如何擁著有限的記憶能力安度每一刻,而最終要傳達的都是,如何緊緊捉住回憶不放,走向下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祕密結晶」裡的世界,島上的事物,總會在不知不覺間,消失無蹤,在人們夜晚睡覺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決定,下個明天島上人們將不再擁有些什麼,而擁有記憶那些消失事物的人們,就會追蹤、調查、最終遭到消滅,因此,島上擁有記憶的人們四處尋找躲藏的密室,只為了,為這個世界的源頭,留下記憶的印記。

而故事中的故事,講得則是,被所愛的人囚禁,甚至連那人的文字、語言與聽覺能力,都一一遭到禁錮,而那人卻還是輕易的就打動自己,只要一個溫柔、細緻的語氣、動作都能讓自己從隔離的黑夜裡,繼續擁有生存呼吸的能力。比起記憶,這個故事中的故事,告訴人們的是感受的能力。

特別是故事中,關於打字學習的一段,具有十足的心領神會的認同感:學習打字的過程中,如何不被鍵盤誘惑,只用手感受鍵盤的位置,才是突破的關鍵。讓我記憶起,大學時代學習倉頡,與這一年裡,為了撰寫英文報告,不斷進步的英打,好像都在走過鍵盤誘惑期之後,不知不覺中速度快上許\多。話說回來,這裡講得雖然是感受,但歸根究柢,誰說它不是記憶呢?手指也在不知不覺中,建立了自己的記憶軌道,手指所幻化的感受樣貌是和心裡、腦裡異曲同工的記憶型態啊!

「博士熱愛的算式」裡的博士,是一個因為遭遇意外,而喪失記憶能力的博士,唯一不變而能夠持續的是他對數字運算的能力,而對於日常生活中的種,博士唯一僅有的是車禍前1975年以前發生的事情,而這之後,博士只有從現在起算80分鐘前存在發生的事物。

生命世界裡的總總,總是隨時間演化而出現樣貌、形態或是記憶的改變,在人類的世界裡,數字卻是恆久不變的,像是博士最愛的質數,無論過去、現在與未來,都不會因時間出現轉變,不會突然之間多出了一個1與自身數字之外的因數。因為數字世界裡的神妙組合運轉,儘管博士記憶的能力喪失,關於數字的邏輯推演卻始終不曾改變。

博士也努力要將日常生活中的總總記憶,因此,他會在身上別滿記憶的符號,提醒記憶的小紙條,只為了記憶身邊珍愛的互動,不會在80分鐘結束的瞬間,同時失去數字以外的世界。

數字的世界很奇妙,再不擅長數學題的我,卻在「博士熱愛的算式」裡,體會到演算與數字邏輯的樂趣。而在我可憐的記憶能力裡,也希望能一直珍藏「祕密結晶」,像書中的主角一樣,儘管有一天,可能連身驅都從這個世界消失,卻能始終擁有記憶結晶體留存在這個世界上。
展開
user-img
4.0
|
2006/02/02
一開始吸引目光的是-博士熱愛的算式的作者出了新書,
翻了翻書不太了解作者想說什麼,
但就這麼看了下去,隨著不斷的消滅心不痛只是空洞增加,
即使如此還是有想保有的東西。
而身邊似乎也有消滅的東西,
曾經有過的心情.曾經很愛惜的小物品.曾經流淚的角落.
曾經反覆聆聽的CD.曾經的夢想...
只是暫時的離開還有想起的時候,
但書裡卻連曾叫香水的味道也聞不出,連眼淚也掉不出來,
失去才體會的美好叫做-幸福,全然的消失連遺憾的感受都失去,
最終的消滅來臨但無法拭去R腦中的記憶,
活在你記憶中的我是幸福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06/01/17
  為了賭氣,即使在書架前經過它好幾次,我仍然移開視線,假裝它從沒出現過。漫不經心地翻讀幾本書後,我終於忍不住好奇,放下手中的書,衝到它前面將它拿下,再隨手抓幾本書在手中,以掩飾自己的心虛:是啊,它可不是我的首選。

  它就這樣躺在我身旁的沙發上,比起我手中擁有豔麗外皮的書,它顯得很安靜,似乎在乖乖地等我;我嘆口氣,終於承認被它的耐心所折服,開始關於記憶的旅程。

  「……只要生活在這個島上,內心的東西就會一個接一個失去。」

  我無法想像,在這個所有事物存在得理所當然的世界裡,失去一樣東西會有什麼不同?

  「這叫『郵票』,雖然又小又薄,可是很重要。想要傳達自己的心意時,可以寫在紙上,貼上『郵票』,紙張就可以送到天涯海角。……」

  窄窄四方形的郵票,承載著世間人的期待與心緒;小小的缺角、中間美麗的圖案,訴說著當代的時事或久遠的故事。在那個郵票被消滅的世界裡,用什麼來傳達心意到天涯海角,讓伊人知道?

  才展開第一頁的旅程,淡淡地、小川式的哀傷,正悄悄凝聚著。這樣的哀傷不濃不淡,沒有令你即將窒息的痛楚,也沒有淡到讓你感覺不出那哀傷是否真的存在,一切都是如此恰到好處。有如慢板的悲傷,溫柔地在空氣中漾了開來。

  「……在床上醒來時,立刻發現空氣中帶著隱隱的澀滯。那是消滅的訊號。……腦海裡閃過這個念頭,才驚覺我失去了關於鳥的一切。「鳥」這個字眼的意義、對鳥的感情、對鳥的記憶,一切都消失了。」

  小川洋子把「遺忘」寫得太美,彷彿那只是一瞬間的事;有也好,沒有也罷,即使失去了,並沒那麼痛苦。

  「失去」究竟是什麼?在那座小島上,「失去」代表的,只不過是心中多了一個缺口,而這樣的缺口不是傷心,不是失望,僅僅是缺口罷了。人們很快就習慣「失去」,所有關於消失物品的形式,都從記憶中抹去。

  「……消滅再度降臨。雖然自認習以為常,但這次卻沒這麼簡單。因為,這次輪到小說的消滅。」

  除了這個不允許\事物存在的島,書中的「我」是個小說家;「我」以自己的方式,緩慢地進行小說佈局,而消滅的物品太多,連小說也被消滅。「我」失去工作,更對於想偷偷進行下去的小說一籌莫展,只能在空白稿紙上,徒勞地反覆進行無意義填格子儀式。

  消滅的物品太多,會不會有一天,記憶也被消滅?

  我的腦海中浮現早上走過的路,喝過的飲料,吃過的飯,若是不見了,生命將會如何空洞?

  想著想著,一陣霧氣在眼中聚攏;我想,小川洋子一定是想讓這樣的悲傷延續,否則不會到最後,消滅的東西竟令人悲傷到難以自持。

  讀完《秘密結晶》後,心情沉重到想衝到廁所好好大哭一場;我強忍悲傷,努力地在筆記本上寫下當下的感動,卻接到一通令人雀躍的電話。於是,我將它放回原來的書架上,站在它面前良久,帶著這種又悲傷又高興的複雜心情離去。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