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戴克醫師名案集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225
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06/08/04
藝術鑑賞家兼名偵探「斐洛 凡斯」曾經說過,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夠格的藝術鑑賞家不需要看到作者的簽名,就可以知道作者是誰。同樣的,每個犯罪者的手法都有自己的個人風格,夠格的偵探可以輕易的辨別出來,知道「作者」是誰。
說得真好!同樣的道理,每個偵探也都有自己的辦案風格,於是乎,凡斯自己是靠著辨別所謂的「犯罪風格」去破案,福爾摩斯靠的是大大小小的線索以及神般的觀察力,冷硬派的偵探靠的是拳頭和打死不退的毅力,白羅等一干安樂椅神探,靠的是「小小的灰色腦細胞」(當然這不是說其他流派的偵探辦案不用腦……),最近好像還有一些偵探,靠的是經濟學原理和占星術……
而今天的主角宋戴克醫師,靠的則是顯微鏡和試管。

宋戴克醫師系列,正是所謂「微物辦案」的鼻祖,靠著科學鑑識的方式去檢查所有細微的線索,最後揪出犯罪者。
聽起來是不是沒什麼了不起?我們現在司法體系中的法醫玩的不就是這一套嗎?

重點在於宋戴克醫師活躍的時間點,他初登場的小說,是1907年的長篇小說「紅拇指印」,整整一百年前!
當時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還沒有退休,甚至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微物辦案」這回事,紐約市的警察局正是讀了宋戴克系列的小說之後,才設置了警察史上第一座的警用化驗室,所以宋戴克系列的微物辦案觀念是領先真實世界的。
我們可以公正的這麼說,如果沒有宋戴克醫生系列,那麼就不會有現代的法醫學,不會有神探李昌鈺、楊日崧,不會有女法醫系列的小說可讀,當然,也沒有「CSI犯罪現場」可看。
現在還會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嗎?

當然,「微物辦案」這種純粹靠物理證據的辦案方式一定有其侷限性,畢竟現代的科學鑑識也許\可以重建犯罪現場,但是對於幽暗又神祕難解的人心,還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你很難透過犯罪現場的重建,去明白犯罪的動機、犯罪者執行前內心的掙扎……,也很難像某些社會派、冷硬派小說的野心,對某些「大哉問」提供一些側寫,例如:我們的社會是不是病了?人為什麼會變成野獸?……等等。
這某種程度上讓這類的小說失去了一部份的靈魂或是深度,但是這種純粹「工具理性」的寫法,反而為正統的本格推理開拓了一個新的高峰。

本書收錄的六篇短篇,清一色由兩部分組成:
一、兇手犯罪的經過
二、宋戴克醫師偵查的過程
在第一部份的時候,讀者已經很清楚的知道兇手是誰以及用的手法是什麼,然後,宋戴克醫師才在這種全然不利的狀況下登場(讀者知道而偵探不知道),去找出案件的真相。沒有一般推理小說「猜猜兇手是誰」的樂趣。
那樂趣到底在哪?

我在「謀殺我姑媽」和「聰明的瑞普立先生」的閱\讀心得裡面都有提到,從犯罪者的角度去看世界,你會享受到的是另外一種樂趣,令人膽顫心驚,又或者說是「擾人」,你會隨著兇手的履歷險境而心情起伏,也為了他的僥倖逃脫而鬆了一口氣,進而對自己的犯罪潛力和暗黑素質而緊張兮兮。
宋戴克醫師系列的第一部分也是跟著犯罪者一起犯罪,但是閱\讀樂趣卻完全不同,第一部份只是讓你充分瞭解案情,接下來宋先生登場,靠著神奇的微物辦案手法破案,這才是主秀。
少了結局的意外性,反而讓推理的過程變得更加重要,要把一個已經知道謎底的謎說的精采,需要多深的功\力啊!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