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450
4.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2/01/21
作者陳光興來自台灣的文化研究學者,此書從台灣和東亞視角說起,指出殖民主義、冷戰結構和帝國想像的糾纏,阻礙了東亞反思與解放自身的可能。書中分為五章,提出對帝國視角、去殖民、去冷戰、去帝國和亞洲作為方法的見解,十分詳盡,而且從流行文化、歷史和文學中找到證據來論證「亞洲作為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作者提出帝國主義不一定是殖民主義,但「殖民主義必然是帝國主義」,而現代殖民主義的力量來自西方。在亞洲,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進入冷戰,而東亞則迅速受美國的新帝國主義介入,比如台韓日都活在美國保護之下,因此作者認為是「冷戰中介了舊殖民主義與新帝國主義」。

其次,作者說明 1990 年代台灣政府的「南進政策」有次帝國想像,似有延續「帝國向外擴張的表現」。令人好奇,數年來民進黨政府提出的「新南進」方案會否重蹈覆轍?然後作者提出在殖民史中的文化想像,如何制約了思想與慾望,二戰後在東亞卻聚焦於反殖與建國運動,忽略了反思去殖民和執行真正的本土化運動,因此帝國的思維架構仍籠罩在東亞。再者,作者提出去冷戰時代如何令去殖更為複雜,而後冷戰代的東亞也無法去殖,其中之一是因為美國的影響力仍然存在。作者認為「去冷戰就是去美國化」,東亞想像美國為效法對象,比如引用中國大陸 1980 年代知識份子,提倡中國大陸與世界接軌,指的其實是與美國接軌。

此外,陳光興繼而指出去殖不能由前殖民單方面處理,帝國本身也要自省去帝國,才可以釐清歷史問題,而台灣、韓國、香港和澳門等,也缺乏充分處理與前殖民地的關係。最後,他提出亞洲視野之必要,許多論述來自於西方,卻阻礙亞洲互相看見,貴能亞洲社會互相參照,根植對自身的理解和主體性,這就是所謂的「亞洲作為方法」,建立新的問題與座標。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