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432
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5/09/28
以西方人的角度解讀台灣早期的歷史,無所謂統獨意識的糾葛,更為宏觀;於是乎本書的導論非常有閱讀的價值,它提供了至關緊要的歷史概念與時空想像。

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得知早在荷領時代(1624-1662 A.D.)之前的台灣歷史並非空白,將既有認知的四百年歷史再向前延伸。早在十五、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東方中國與西方歐洲已然連結成一個龐大的貿易網絡,而台灣這座島嶼便涵括其中。

台灣成為四方列強角逐的疆土,舞台上牽涉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以及日本;說來也弔詭,在鄭成功顛覆台灣島上的荷蘭勢力之前,儘管已經有不少漢人定居於此,這群漢人甚至被喻為「福爾摩沙島上唯一釀蜜的蜂種」,即便在荷蘭與日本人如此蠢蠢欲動的情況下,中國(明朝)官員完全沒有將台灣納入版圖的盤算。

藉由航海史的筆法,參考來西方文獻如荷蘭文巴達維亞日誌等等,可以填補台灣歷史十六世紀以前的空白格,打破長久以來漢人本位思維,凌駕種族偏見之上更了解福爾摩沙島的歷史本身為何。

相信對於我們而言,面對台灣來自四海八方的族群也可以賦予更多的理解、同情與關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