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犯(上下套書不分售)

中文書
文學小說
599
5 /5
14位讀者評分
5
79%
4
21%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1/17
非常精彩的故事,架構龐大敘事卻絲毫不亂,內心恐懼平緩而慢慢沿生讓你無法抽離,不太適合追求娛樂性的讀者,絕對是宮部的代表作
展開
user-img
5.0
|
2014/07/21
閱讀這種大部頭的書真的需要一點耐心,尤其是一開始就知道兇手時,會感覺看推理小說的樂趣不見了,但是繼續閱讀後會發現一種全新的感受,甚至越到後半部越覺得欲罷不能!
展開
user-img
5.0
|
2013/08/20
只有宮部美幸可以將那麼龐大的故事做如此完美的收尾
展開
user-img
5.0
|
2011/12/11
[以下有部份劇透請慎入]
  除了克莉絲蒂系列之外,這大概是我第一次接觸推理小說吧!(之前還讀了一部土屋隆夫的華麗的喪服....不算好了,實在不是我的菜)宮部美幸這部份量十足的啞鈴書,真是讓我相見恨晚。

  首先,一向就超愛這種極具日常感的日本女作家書寫方式,如曾野綾子《虛構的家》、三浦綾子《冰點》、江國香織《冷靜與熱情之間》、有吉佐和子《變色蝶》等都是我的一百零一遍愛書,宮部的《模仿犯》不僅展現了日常生活氛圍,而且,還很特別地,是庶民生活圈的描寫,上面列的幾本都是寫上流社會的華麗生活,所以初次讀宮部的書,有種眼睛一亮的感覺,搞不懂自己之前都在幹嘛,暢銷了數年的這本書,竟然現在才看到。

  《模仿犯》中的場景,有好幾個地方是非常熟悉的,如有馬爺爺和兇手約見面的廣場飯店,六年前就曾帶婆婆和小孩去住過;另外日高千秋被發現的地點,三鷹市兒童公園的大象溜滑梯,六年前那次旅遊有去吉卜力美術館,那時沒搭接駁巴士,而是從三鷹車站走路到井之頭恩賜公園,路途稍遠,兒子曾停下來在某個公園玩,也許\不是同一個公園,但還是有種熟悉感;還有故事中最主要的舞台大川公園,也就是位於淺草的隅田公園,著名的水上巴士和賞櫻地點,是幾乎所有遊東京的旅客都會一遊的景點;然後高井由美子跟蹤哥哥到大川公園時,在池袋轉山手線至秋葉原,再換總武線搭兩站車到兩國車站,這一條路線剛好是去年暑假我帶兩個小孩去東京玩時搭到爛的,因為那時住在離兩國僅一站之差的錦系町,所以不管去新宿或御茶水(去東京巨蛋時必經之站,前佃滋子和真一在書中也有去這裡),都會不斷利用這一條地鐵--連我這個觀光客都對書中場景感到如此熟稔了,相信東京居民,或甚至所有日本讀者應該更對書中所述,有如呼吸般地感到自然吧!

  從這個熟悉的東京區擁擠小空間裡,呈現出的是一個溫暖的故事,應該很少推理小說會讓人看到哭吧!(這是我猜測的,也許\不對,畢竟讀得太少)看到柿崎夫婦到冰川高原的咖啡廳,傷心沙啞地追憶心中的好孩子和明時;看到有馬爺爺得知鞠子屍體尋獲時,喃喃唸道是誰騙她爬說過不再上去的柿子樹時;看到高井和明治療了視覺障礙後,仍執著於童年時明星般存在的玩伴,不肯接受幻滅的事實時,都會讓人忍不住一掬傷心淚\。因為出場人物眾多,總會有幾個剛好戳中自己的內心痛處,讓我感覺較深刻的角色是栗橋浩美,這個從高中起就擁有毆打母親之特權的優等生,很像《虛構的家》裡暴戾自我的博之,升學至上的社會裡,他的自尊心膨脹到不合理的程度,但進入社會時卻因自視過高而不為職場接納。幼年時曾遭狹小儲物室關禁閉的虐待,並有爸媽爭吵時以菸頭燙其手臂的恐怖經驗,不斷累積怨恨所形成的缺口,加上父母相互仇視的不正常家庭,這樣長大成人的浩美,變成殺人取樂的兇手,雖然還是很難想像,但似乎還比較可被理解。

  「快樂殺人者」和平,則完全無法懂得他究竟在想些什麼。網路上對有點缺少解謎樂趣的《模仿犯》,戲稱「只需看上冊即可」,因為兇手在第一部就已揭曉,這當然是本格派推理迷的偏執說法,下冊絕對還是充滿懸念的-就是探究和平幹下這些恐怖殺人勾當的心路歷程為何。不過沒想到書中每一個重要或不重要的角色,宮部都以全知的視角讓讀者瞭解他們的身世、背景、生命歷程及看世界的態度,甚至連那隻沒送交警方的手機,拾獲它的小孩一家人都被詳細介紹,唯獨網川浩一卻是以前佃滋子所蒐羅到的斷簡殘篇資料去拼湊,這幾乎可以說是宮部所留下的一大段空白。用意為何?很耐人尋味,難道和平是一個重要的隱喻?所有的人都那麼具體,就像生活在你我周遭的人物,但充滿惡意的和平只是一種概念,一種想像嗎?如果他是,那代表的抽象意義又是什麼?也許\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留白。

  和平讓本書在溫暖的特質之外,更增添聰明的光彩。他以一種具有「美感」的方式,層次分明地展現他創作的舞台劇-先是無名女性的手腕,連著古川鞠子的皮包出現(好讓她的家人一直懷著鞠子還活著的希望),以變聲後的電話向電視台及有馬丟出訊息之後,再讓日高千秋的屍體出現在溜滑梯上,接著設計田川成疑凶,誘其上電視露面後,才挖出鞠子的遺骨交還家人,最後為讓社會喧騰達到高點,誘殺男性的木村庄司,並計劃以高井和明頂罪。在一連串經過設計的畫面形成之前,和平的機伶更顯現在寫劇本上,比如故意移動垃圾桶使其入鏡,製造棄屍瞬間湊巧被拍成照片的偶然,算準了警方不會對突如其來的偶然感到懷疑。又如他熟知警方辦案的程序,會優先調查鄰近區域的前科犯,因而預知了田川一義被鎖定的可能性。完美的犯案過程機關算盡,讓兇手早已揭露的故事仍充滿懸疑性,也充滿閱\讀樂趣。

  除了和平的留白,還有一點很值得討論,即由美子與桶口惠的相遇,由美子因為看到和明在鞠子遺體找到後震驚的表情,覺得事有蹊蹺而跟蹤他,結果在大川公園跟丟了,反而遇到桶口惠,兩人的互動過程裡,讓她無意間接觸了塚田滅門案的關係人們,當時她還是一般社會大眾的身份,對桶口惠主張的「犧牲者」立場嗤之以鼻,等到日後她也成了「加害者」家屬時,卻很諷刺地也變成同樣的人。宮部安排的這段巧遇,鮮明地展示了「觀點」的意義,同時還形成一組強烈的對照。故事的最後,桶口惠似乎解開了憎恨的枷鎖,而由美子卻走向悲慘的自殺命運,為何有這樣的差異?自殺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只要比較兩人的遭遇,答案不言而喻。由美子的面孔曾被媒體於和明的葬禮上披露,所以走到哪裡都遭受到惡意的眼光,她與滋子約在高速巴士站見面,等待時跌入所有人都想攻擊她的想像中,這一段緊張的情節,可以說是被現實擊倒前即將崩潰的前兆。

  和明的事情爆發後,長壽庵的招牌拆了下來,外界不斷騷擾高井家,她們有好幾天躲在家裡,有些鄰居來幫她們趕走粗暴民眾,並送來吃的,沒想到其實是軟性地要來逼迫她們搬家。鄰人的惡意也像冰冷刺痛的碎片,插進家屬的內心,但這一點應該桶口惠也曾同樣承受過,所以由美子的自殺,可能大部份還是要歸咎於媒體的殘酷吧!它們讓受害者無所遁形。

  真的是好暢銷又好好看的一本小說,網路上的心得和觀感多如雪片,幾乎大部的人都提到花了多少時間看完,我是花三天看完的,很久沒有熬夜看書了,超過癮的!我已經迷上宮部阿姨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11/05/15
這是一本很精采小說
內容引人入勝、發人深省
讓我只想要一頁一頁地讀到最後

之前讀過宮部美幸的《火車》以及《鄰人的犯罪》
挺欣賞她的作品
但是在讀過了這套《模仿犯》之後
對宮部美幸的感覺已經從欣賞變成了讚嘆
因為能夠寫出這樣作品的作家,真的是太強了!

可惜在下冊的部分
譯者似乎漏譯了一大段
雖然可以從後續發展的情節猜到被遺漏的情節
但是這種漏譯的缺失
實在令人傻眼
譯者、編輯、出版社都應該要檢討一下才是~

最後
建議不要在睡前閱\讀這本書
因為內容會造成情緒的緊張與驚恐
有礙睡眠品質....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2/19
先說書的內容真的是很棒,
五顆星是給宮部美幸的。

只是這次的翻譯真的讓人太失望了,
本來想說是《火車》的譯者,
《火車》專業名詞那麼多卻譯得滿精準的,
可以看出翻譯者有下過功\夫。

可是到了模仿犯就變成在考驗讀者的耐性,
我是邊看邊說服自己:
「書很好看啊!翻錯再多也是瑕不掩瑜。」

然而上集翻錯還算在可接受範圍,
到了下集就實在叫人想開罵了,
你、我、他這些詞錯亂不說,
「太太太」等莫名其妙的贅詞都出現了,
害我開始懷疑這種書真的有校對過嗎?
還是說因為書太厚翻到後來就開始不經心了?

如果可以,真想找到一個沒有那麼多錯誤翻譯的版本,
再好好、不被錯誤翻譯干擾地,享受這部經典。
展開
user-img
5.0
|
2010/08/05
買之前請先三思!

錯譯的情況很多,詳細的情況,因為博客來的規定,沒辦法把校閱\出錯誤的網頁po出。搜尋\"模仿犯 誤譯 漏譯\"就可已知道情況有多嚴重。

最嚴重的是,漏譯了 \" 數十頁 \"。原本在小學館單行本下冊P302~327、新潮文庫第四集P341~386的這些頁數,都蒸發掉啦,沒譯出來;就好像看連續劇,電視台硬生生抽掉了中間好幾集,感覺斷續突兀。
展開
user-img
5.0
|
2010/06/01
非常棒的一本推理小說!!!!!!
對每個人物的內心都有頗深刻的刻畫
除了推理之餘 彷彿也能看見社會的縮影
進而使讀者從中思考 是否我們都有解不開的心魔?放不下的執念?
總之 我覺得這本書有很多值得省思的地方
推理情結固然精采 但更畫龍點睛的是作者對於人物的細心描繪
 
很久沒看到如此優秀的推理小說了 推薦!!!!
展開
user-img
4.0
|
2010/04/18
這本書我花了2-3個月才看完
上和下加起來頁數達1300頁
可以看出這作者在文字上是非常細心
她敘述手法跟一般推理小說非常不同
有點類似倒敘法 會慢慢的抽絲剝繭
細心引導讀者投入劇情 且深刻的點出兇手的變態心理
這才是最令人心寒的社會現象
此書最成功\的地方 就在書中角色非常多
卻使人能夠印象深刻 不易忘記
這就是此書最成功\的地方
展開
user-img
5.0
|
2010/03/19
我第一次讀到描繪人心理這麼深入的小說,登場人物之多,但是每個角色的印象都很鮮明,你想了解比「犯罪」深更層的「惡」,那種人是在想什麼嗎?這本書會告訴你,你也能感受到心中的「惡」,沒有直接的殺人動機,只是為了成就自己,閱\讀的過程會讓你汗毛直豎。
展開
user-img
4.0
|
2009/06/03
「模仿犯」幾乎是推理迷必看的「聖書」,還沒看過這本書的讀者,千萬別自認是日本推理小說迷,不論是故事的架構,劇情的流暢與張力,人物與主題的佈局,作者的著作企圖與宏觀的氣度,本書連結了時代的寫實與犯罪的手法過程,橫跨了寫實派、本格派甚至也有一些警探辦案的冷硬風格,只是辦案的主角不是警察,而是宮部自我的投射分身-女作家前佃滋子。同時也把1990年代日本的現狀透過書中高達四五十個角色,如豆腐店的老爺爺、藥房的小兒子、美食專欄的不得志記者、補習班的王牌老師….鉅細靡遺地將社會百態縮影到本書高達一千四百多頁的篇幅中,如果這本稱得上是日本推理界的「天龍八部」,或日本推理界的「百年孤寂」,我認為一點也不為過。

想反駁我!請慢!百年孤寂是本「魔幻」小說,怎麼和推理小說相提並論呢?我認為本書的核心在於敘述兩個「魔鬼」:一是殺人魔、二是媒體魔;只是這兩條劇情軸線,已被許\多同好討論到相當的浮濫了,讀者自行到出版商的官網上面的討論區都可以閱\讀得到;除了兩個魔幻以外,我認為這本書在閱\讀上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心魔,我很難去解釋這個心魔,隨著書本一頁一頁的翻閱\,隨著人命一條一條地被蹂躪,隨著媒體的起鬨而自甘墮落成為幫兇,整本書完全沒有「救贖」的餘地與空間,推理是解密解謎的把戲,但是本書卻是越陷越深讓讀者無法解開心魔。

是的!我對本書的評價並沒有其他人給的高,沒錯!本書無懈可擊,不論從架構、鋪陳、張力、流暢、寫實、精采度…完全是上上之選,宮部美幸在本書的表現直逼金庸或克莉斯汀,但是,這本書太沉重了,太黑暗了,太令我喘不過氣來;我要的不是那種「低度智力活動的洗腦光明」,當然也絕非只能接受八點檔賀歲片似的「皆大歡喜」,我絕對可以接受黑暗、沉淪與悲觀,因為陰暗面通常也是一種人性自我警惕的力量來源,但是我卻無法接受一個故是是毫無希望與無可救贖,所謂救贖並不一定是光明樂觀的結局,有時候極度黑暗中透露出一丁點的微弱光芒更是精采,就算是悲劇收場的人物,如金庸筆下喬峰這個角色,他是絕對的悲情,他的結局充斥著死亡與滅絕,但是讀者卻可以從他的悲劇中超脫出一股難以言喻的大愛,這也是救贖的一種。

更可悲的是媒體,還記得1997年殺人強暴犯陳進興綁架南非駐台武官的事件嗎?媒體提供了連續犯罪者的舞台,模仿犯罪、複製犯罪或搭出犯罪的舞台到底是誰?只求腥煽色的電視台算不算是個「模仿犯」,我認為她至少是讓犯罪者互相模仿取樂的平台吧!

「模仿犯」是一本連作者宮部美幸都「中魔」的書,宮部用自己投射的女作家角色,積極地投入書中這些不斷犯罪事件的偵察甚至於成為當事人,而宮部卻過度入戲而無法自我救贖,2001年出版本書後,為了讓自己能從這本書抽離開來,宮部不得不在2007年寫了「樂園」一書來替自己療傷;這種作家投入太深太積極入戲而無法救贖的例子,真的相當罕見。

所以,除非和「樂園」一併閱\讀,否則別怪我沒有事先警告;如果要訂定一個本書的座標的話,「絕對之惡」應該是本書最佳註解(註:絕對之惡的形容是借用推理書評家心戒的話語),但也是因為太過於絕對與純粹,以致於無法產生「失落-尋找-救贖」的閱\讀過程,或許\是我已經四十好幾,總還是希望看到有一點「希望」與「愛」的元素的作品。

話雖如此,如果你打算進入日本推理小說的世界一窺究竟,這本「模仿犯」依舊是務必要收集與閱\讀的巨著。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2/03
堪稱傑作的一本書!!從故事的開始到結束沒有一絲多餘,每一個章節都連接的十分緊湊、出場人物的個性刻畫鮮明,除了激發讀者想知道真相的欲望之外,也讓人對每一個書中人物多了一份情感,讓人無法停止閱\讀。不管你是否愛好推理文學,都會由衷投入的一本書,真的是推理小說中的經典!!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