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利的街角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5折$ 238
5 /5
2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09/27
《泰》架構嚴謹,以主題劃分章節,作者Liebow詳實地描述自己與報導人的互動過程,並把田野素材做細緻的加工分析。作者對於街角男性的心態有細膩的觀察,將他們經常使用的說法或表露於外的態度建構出一套價值體系,同時追究支撐這套體系運作的個人行動的背後,實際的想法與人生經歷。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9/28
「泰利」是一個人的名字,不是地名。
作者Elliot Liebow 基於1960年代對貧窮黑人家庭研究過度強調女人與小孩,因而對成年男性有所忽視偏誤,便投入這項研究計畫。(2009:37)

「泰利」是一個美國的黑人,他離鄉背井來到華盛頓第二區落腳找工作、混飯吃。
聚集在那個街角的人們,不論他們的長相、家庭、背景、故鄉、好惡,他們絕大部分都是非常相似的群體。

他們在這兒娶妻生子,自食其力,幹著雇主和自己都瞧不起的職業,工作更替頻繁在這兒不是啥稀奇的事。他們往往是一群沒有孩子的父親,著眼於當下,領到薪水馬上去買酒醉、尋歡作樂,隔天醒來又陷入身無分文的惡性循環。

他們之所以執著「當下」、「現在」、「立刻」,顯示出一種終極絕望的心聲,是對自己眼中未來最直接的回應。(2009:75)

他們恨透了自己的父親,只是當辛辛苦苦工作回到家,迎接著是嘮叨的妻子,嘴離不開「錢」,又不斷提醒著他作為一個丈夫與父親是多麼失敗。妻子最終往往還是得靠自己,更慘的是甚至還得拉丈夫一把。(2009:114)

「他」最後會發現自己與他那不負責任的父親像到了極點,有家不願歸的情況下,又窩在那群男人常聚集的街角,彼此談心訴苦,那是一個只有男人才會理解的世界。
這種互相安慰會讓他們忘記他們相識並不久,可是那一種情緒下他們都會變成彼此的知心好友,然而一旦他們要搬離這塊地方,這樣知己的情誼也很容易就煙消雲散了。

這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底層黑人社會的人生、未來不斷充斥著循環,翻身改變的機會極其渺茫,因為努力打拚結果什麼也不能改變,所以他們才會那麼自暴自棄...也顯現出美國社會60年代最深層的荒謬。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