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新版)

中文書
文學小說
79折$ 268
4.5 /5
8位讀者評分
5
62%
4
25%
3
13%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8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7/08/17
這本書沒有東野常有的強烈推理,反而是被灌入許多千絲萬縷的難捨之情,無心卻又犯下大錯的哥哥,不間斷的給弟弟寄信,被限制書寫內容信件,看似筆調輕鬆卻也飽含許多說不出口的對不起,在白紙黑字的短暫會面,讓我心疼弟弟也心疼哥哥,我們常在新聞裡看到的殺人犯,往往都是恨不得他被處以死刑,但同為殺人犯的剛志,卻又讓我不那麼確信這樣是不是正確的,我想這都是東野圭吾文字的影響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30
信,感覺快從這個時代消失,柯p好像也說過郵局快被取代吧(苦笑),但當所有科技都消失時,寫信就成了必要的存在,一直都很喜歡手寫字的溫度,也很喜歡紙實體的存在感,所以即便網路小說多麼發達,我還是喜歡看書翻書(除了課本)。

書中主角是一名殺人犯的弟弟,在他身上任何一寸肌膚的感覺都清楚的被敘述在書中。想翻身卻還是遭受世俗的眼光給綁架,「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好好做自己就好。」說起來簡單,但我們就是無法跳脫別人的眼光、看法等等的一切,也許生下來就是為了別人而活吧…

身為哥哥也身為殺人犯,找了一個自己的道歉方式,總以為那麼做了就可以消除對方的傷害,其實做了只是自以為是的盡到責任罷了,對方是否能夠承受?書中受害者的兒子說:「這是他的般若心經。」以為寫了就能獲得平靜,那不過是對他自己而已。

給的啟發太多太多了,也許自己曾經經歷過類似的遭遇,每讀一封信就揪心到不行,甚至必須停止閱讀好好整理自己的情緒。到最後居然忍不住紅了眼眶...
展開
user-img
3.0
|
2015/08/05
真是抱歉,但在看到最後之前,我對這本書只能以失望形容。步調緩慢冗長,缺乏張力,簡而言之就是很無聊。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大概就是結局的描寫,宛如在墜入深淵之中,卻忽然看到隱約一線曙光。
展開
user-img
4.0
|
2015/05/30
《信》是我個人看過感受最晦暗的一本,會這樣寫不是負面批評的意思,而是對於東野老師能把人性中醜陋,無情和冷漠的一面表露無遺感到佩服;就因為和加害人有著血緣和親屬關係而被社會大眾所排擠和歧視,如果我是直貴我也會感到很不公平,但也無可奈何
展開
user-img
5.0
|
2013/03/05
目前讀到的第四本東野圭吾。不同於《白夜行》恢宏鉅著的氣勢,《信》和《秘密》同樣屬於簡單乾淨的樸實作品,同樣缺乏唯美文學氣息、缺乏細膩場景氣味,以及人物塑造同樣不夠血肉飽滿,但儘管瑕疵不少,因其深刻的思想挖掘,它成了四本之中我的最愛!(雖然大部份人愛的是《嫌疑犯X 的獻身》) 

這是東野四十五歲時的作品,也是他第四度與直木賞擦身而過的侯補之作,之前曾分別以《秘密》、《白夜行》、《單戀》被提名,然後是《信》鎩羽而歸後次年,《幻夜》再度落榜,兩年後才寫出本格派推理的《嫌疑犯X 的獻身》,連獲三項大獎,終於揚眉吐氣。從二十七歲獲江戶川亂步獎的肯定到終於獲得最重要文學?項,二十年黯淡的寫作生涯,一直孜孜不倦地耕耘著的東野,被稱為「最不幸的推理作家」。也難怪他曾在《宿命》一書中這麼寫道:「在人的身後似乎冥冥之中自有一股宿命的力量在牽引著。」

「宿命的牽絆」會成為他許\多作品的基調,似乎是再自然也不過的結果。本書亦然,但想像中此類主題會有的沈重感倒是不存在,有的反而是簡約的邏輯感,以及清淡平白的格調(不知怎麼,閱\讀時會一直想起小時候讀的《紅頂商人》,也有著相近的文字特質)。不加華麗矯飾的筆法,輕輕帶出人類故事的命運交錯,頗有滄海一粟的時空感。跌宕詭譎的情節或許\有點過火,但細細去體悟其中貪嗔痴慢疑的愛恨交纏、起伏不定的因果運作,會發現其中蘊含著對人生深刻的理解。

大部份的人在簡述這部作品時,會認為寫的是犯罪加害人家族的生存問題,但是讀到最後直貴在哥哥面前無法開口唱歌,那極度糾心的痛苦,難道不讓每個人都浮現似曾相識的既視感?怎麼也難以解開的心結,到底在現實生活中會怎麼收場?總是要人沈淪的命運之神,是否也都在每個人腦中植入了「一生只不過是悲慘遭遇之集合體」的記憶晶片?

若仍不認為這部作品的主題其實是普世性的痛苦,就來看看作者精巧的細節安排吧!整件事情或許\該由那一包客廳裡的糖炒栗子說起,若不是有著弟弟愛吃這種零食的念頭,剛志也許\不會返回屋裡、老太太也許\不會被殺、直貴也許\順利上了大學、也許\從不曾遇見倉田、寺尾、朝美、由實子、平野社長等人,諷刺的是啟動整齣悲劇的關鍵密碼竟是錯誤的記憶,喜歡糖炒栗子的其實是母親。然而許\多人的人生,卻從此時開始崩壞、坍塌。「如果那一刻,我選擇了....會如何呢?」小說中處處埋著這一自由意志的軌道轉轍,最令人難以釋懷的莫過於故事結尾,直貴自問,如果當初不曾逃避、登門去道歉的話,會不會出現另一條路?遲了十幾年的道歉,接觸到被害者的家屬之時,仇恨依然鮮明,原來,痛苦的不只有他,刻劃在歲月中的傷痛,從不曾真正被放下,就如緒方先生說的:「一切就到此為止吧。我們都痛苦太久了....」人的迷惘,是多麼身不由己的事啊!

因為害怕歧視,從不卸下心防的直貴,早就下定決心不與任何人推心置腹,只是再怎麼克制,卻也在這樣不由自主的路上,一步步陷入與朝美的情網之中。情感的執著讓他更小心翼翼地藏匿內心深處的秘密、築起高牆,到後來越處心積慮要保護脆弱的情感,越加速它成為虛妄幻象的步履。執著的苦,在於身陷其中的不自由。因為「捨不得」而作的種種艱難抉擇,像是直貴以自身意志所創造所努力的,但正因如此,他才不自由。心靈的寧靜和思想的澄清在用力的過程中失去了空間。然而,他是否有過作出完美選擇的機會?或者真的有所謂完美的選擇嗎?

這問題有個很棒的答案,總會在字裡行間留下個人觀點的東野,這回把他的見解交給頭一次出現在倉庫的平野社長傳達。「你認為人有沒有尋死的權利?」
篇幅大約一頁左右的辯證,既淺顯又明晰,不容辯駁。表面上,這些觀點明確解釋了「犯罪者家屬該被歧視」這一驚世論點,但更深的用意卻是它的結論:「殺人是不對的,因為任何人都不能隨便斬斷別人的感情;自殺是殺死自己,就算自己認為有何不可,週遭的人未必希望如此」一開始處處瀰漫著自由意志氛圍,便讓人懷疑有康德的身影,果然此處他現身了—自由即自律,東野的觀點百分之百符合康德的道德律,上述問題的答案也在此一思維中,是什麼?平野社長又補充:「問題是如何選擇,如果不是由你自己選擇,就沒有意義了。」

拜讀過顏九笙的我害怕東野圭吾,真是令人拍案叫絕、一讀難忘的精彩書評。不過我想安慰一下顏老大,其實書中有救贖的,而且伏筆蠻早就出現了。當由實子在員工餐\廳把削好的蘋果拿給直貴,那在口中散放開來的香甜滋味,其實就在燠熱無比的地獄中吹出陣陣清涼了。失去美貌女友的直貴,重挫之後發現由實子的好,實在是太動人的舖陳;善良的由實子代替直貴寫信給剛志那一刻,令人不禁在腦中浮現這對話: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雖然在與由實子結婚之後,仍有許\多困難的選擇等著他們,但正如直貴在心中回應哥哥的最後一封信所說的:「沒那回事(筆者按:指不該寫信之事)。正因為有那些信,才有今天的自己。如果沒有收到那些信,自己也許\不會受苦,但也無法摸索人生這條路。」

讀至此,夫復何言?這樣一部佳作,為何得不到直木賞的青睞?當年受賞之作是石田衣良的《4teen》?好吧,下一本就讀它!總得一探究竟才行。 
展開
user-img
5.0
|
2011/11/02
好久沒有閱\讀日本文學,就看到不錯的好書。作者以加害人家屬點點滴滴描述從求學、求職、求生活到結婚生女一路遭受世人歧視及冷漠對待,當直貴怨天尤人時,老社長的一席話改變了他,同時也令我陷入沉思。

「...我們必須歧視你,這麼做是為了讓所有犯罪者知道自己犯罪會使家人連帶受苦。」這句話,同時也是告訴所有預謀犯罪者或自殺者清楚知道自己將做的事會帶給家人多嚴重的傷害,以阻止其發生。於似乎"愛你的敵人"反而是種罪惡了。但我想這也限於還尚未泯滅良心的犯罪者吧~

但老社長又一句「...他們其實不想和你扯上關係,表現太明顯又不很道德,反而對你過度客氣,這是"反向歧視"」原來同情他人的遭遇,也算是歧視的一種。例如看到遊民在人來人往的街上乞求路人施捨,視而不見是冷漠,施捨零錢的就是反向歧視了。

同為日本文學暢銷名著《冰點》,其中探討人是否應該用寬容的心去"愛你敵人"的女兒?故事中的兇手同樣也因生活而苦,巧遇被害者卻一時情緒失控而殺人,背景幾乎與《信》一樣。但二方的作者卻對加害者家屬給予不同的對待。我不禁陷入迷網,二方都很有道理,歧視是因人性使然,寬恕是種高尚情操,我看到不管是《冰點》和《信》,都在歷經長時間的"歧視"後,最後以"寬恕"收尾。

有幸看到《信》這本與《冰點》正反二面觀點的小說,給我重新思考人性啊人性~我想二位作者都想說:我們是人不是神,在恨過之後也要懂的愛。

後記:

2010年金馬獎,我在新聞報導中看到主持人小S與頒獎人曾寶儀間的互動,大家都知道十年前二人的恩怨。小S一句"妳根本不是我的敵人,妳是我的恩人",現場立即爆出熱烈的掌聲。我突然領悟到,愛你的敵人不僅僅是種寛恕,更是一種感恩。

謝謝你給我血淋淋的教訓,謝謝你讓我在痛苦中學會勇敢,謝謝你讓我在悲憤中學會成長,更謝謝你讓我在未來的人生更美好。
展開
user-img
5.0
|
2010/07/28
如果是單純追求"本格推理"的書迷們,這本可能不是很適合的選擇。但東野圭吾擅長描寫的人性和現實,在這部作品中一覽無遺。

書中主人翁的哥哥因為現實所逼而犯下了殺人罪,一開始弟弟和坐牢的哥哥還有信上的來往,一封一封的信訴說著兄弟間難能可貴的感情,但也因為哥哥是殺人犯的關係,導致弟弟不管是在求學的路上或是求職的過程中,屢屢遭受到挫折,也常常接收到旁人異樣的眼光。雖然在中間的過程中也有對他伸出援手的人,卻也因為這樣的身分而對自己的夢想以失敗收場。在無數的挫敗感中,弟弟逐漸覺得哥哥寄來的信如同組咒般,詛咒著他的人生,也因此萌生了與哥哥切斷關係的想法......

這本書的最後以熱淚\收場,徹底描述了加害者家屬的無奈以及痛苦,再加上書裡的哥哥是為了弟弟而犯罪,增添了不少賺人熱淚\的情緒感。而弟弟的想法轉折是以許\多現實的堆積而成的,身在現實中的無奈,身為犯罪者家屬的無奈,是不可言喻的傷感。

東野圭吾這本小說以故事探討加害者家屬與社會大眾之間的問題,也是其中一篇他探討人性和現實的代表作,我很喜歡東野圭吾的作品,因為在他作品的背後,一定會有值得令人深思的地方,而這篇也不例外。

展開
user-img
4.0
|
2010/01/08
可以感受到弟弟為哥哥所犯的罪, 承受身邊的人及環境帶給他的痛及挫折, 他恨哥哥帶給他的不幸
艱辛的求學過程.成為歌手的夢想.心愛的女友.太太的委屈.小孩的未來, 一切一切, 都是因哥哥的衝動所造成
不想再收到哥哥的信,為了保護妻小,他做了決定....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且極為震憾的書, 內心的感嘆久久無法釋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