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呢…【『今生,緣未了』電影暢銷原著小說】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269
4.5 /5
15位讀者評分
5
60%
4
33%
3
0%
2
7%
1
0%

全部書評 | 共1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1/07/25
童年時的一場溺水意外
男孩救起即將滅頂女孩
自己與死神拔河後也被救回
而後他們成為眷屬有了子女
一心渴望晉身上流社會的他
努力成為優秀富有的名律師
脫穎而出的代價是犧牲家庭
因為疏失而致兒子意外過世
愛妻傷心之餘選擇結束關係
他終日埋首工作來麻痺自己
直到遇見能預知死亡的醫師
促使他拾起挽回婚姻的決心
也勾起兒時那次的瀕死經驗
原來,他奇蹟似地重返人間
是要經歷更重要的任務……
展開
user-img
5.0
|
2013/12/15
再讀《然後呢》 (以下「沒有」劇情透露,請安心閱讀)

我一直覺得,書評不該是劇情導覽,而是心得感想,或為什麼推薦。
就像看名偵探柯南,或福爾摩斯,如果有人在你還沒看電影之前,就跟你講兇手是誰,你做何感想?是我,會很嘔。因為已經被剝奪解謎過程的樂趣了。

無論電影或小說都一樣,我覺得,真正有趣的過程,該留給觀賞者自己體會。
已看過的人,不該透露任何劇情,給尚未看過的人。

2010年第一次看這本書時,純粹因為它在法國暢銷書中,贏過刺蝟的優雅這段介紹。雖然沒看過刺蝟的優雅,不過我知道它是小說改編成電影﹔能改編成電影的書,通常都是很暢銷、很暢銷的書。而這本書還贏過它! 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而買。

買了之後,其實並沒有特別的期待,想說也沒看過法國的小說,就看看吧。沒想到,一看不得了! 這本書讓我意外地手不釋卷,真的不誇張! 一打開就很難停下,看書很慢、很慢的我(幾乎可以用精讀來形容),吃飯時邊吃邊翻書﹔平常總是5分鐘入睡的我,睡覺前也在床上看了一個多小時,才勉強自己闔上書。

推薦理由如下:
1.這是一部讓我看了感動流淚的小說,對親情的細膩刻劃、人物心理的描述,讓人感同身受。或許我們生命中,都曾有某些時候,對待親人,如同書中主角一樣吧?這也讓我深思與自省許久。

2.劇情吸引人,節奏快慢適中。很多時候,覺得自己跟故事主角一樣,急著想知道答案,卻因為作者刻意賣關子的劇情安排,而焦急不已,哈!

3.書中的對白很生活化,可以說譯者翻得很貼切,讓我覺得就是我們身邊,在職場或朋友間,會發生的對話。給人很平易近人的感覺(以一部外國小說來講, 這不容易,通常日文翻譯小說,或英文翻譯小說,都讀得出原文的常用文法或句型)。

4.敘景功力很好,看了讓我愛上紐約的冬天。
這點無關劇情透露,應該可以講,故事背景之一,是美國的紐約市,而且是秋天到冬天的季節。作者栩栩如生的描述多個聽說過(如中央公園、自由女神像)或沒聽過的景點,讓我好想計畫一趟紐約的冬天之旅! 加上正巧在聖誕節的前一週重讀一次,家中剛好布置了聖誕樹,與故事發生的季節相符,讀來更有感觸。

5.閱讀的過程中,覺得這是一部很適合拍成劇情片的故事(事後才知道確實已經拍成電影了),我很喜歡這本書,如果您也喜歡看劇情片電影,相信值得您一讀!
展開
user-img
5.0
|
2012/11/12
這本書名和封面給人太浪漫的感覺了
他所賦予的愛情和人生意義不像一般言情小說或是坊間教你人生道理一般
不過,這本書豐富的讓人驚艷,結局也讓人意外
推薦給大家有個開心及愉快的閱\讀旅程
(看書是種冒險,你永遠不知道翻到最後一頁的心情是什麼)
展開
user-img
5.0
|
2011/11/10
我們往往在生病的時候,才了解健康的重要;老的時侯,才體會年輕真好;犯錯的時候,才悔不當初;在失去之後,才懂的珍惜;在人生將盡時,才體認生命的真諦。然後呢?我們該懷疑上帝、埋怨命運,還是更相信自己的心?......相當具有省思人生哲理的一本好書,值得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10/08/31
對你來說甚麼才是最重要的呢?
這本書用巧妙的手法讓人重新省思人生的意義
如果你的每一天都將有可能是最後一天
我相信再平凡無味的事物都會從此改觀
並且重新去審視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這本書令人十分震撼
這樣讓人愛不釋手的好書不看真得是太可惜了 :)
展開
user-img
4.0
|
2009/08/27
人生的每一天都邁向死亡,最後一天則抵達之。 -蒙田,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哲學家。-

把布魯克納的七號拿出來,放進巴哈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我試著開始來寫\"然後呢...\"。其實後者過於歡樂,不太適合這部小說給我的感覺,但既然小說裡納森在面對死亡的歷程中曾經聆聽,那麼就把它當作開端也可以。

如果,我們有幸(不幸?)知曉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最後的時光你/妳想做什麼? 這個千古的假設,不斷在我們的耳邊叨絮,但有誰真的認真去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不去想我們逃避,是因為我們並不認為死亡離自己很近。而這部小說,正好以這個問句為軸心,藉由死亡告訴我們活著的意義。

主角納森是一位住在紐約市曼哈頓高級住宅區的著名律師。接了好幾個大企業的case,從來沒有輸過任何一場官司,外表體面,生活講究,人生目前的一切都符合他對自己的期許\(不禁讓我想起\"扭轉奇蹟The Family Man\"裡尼可拉斯凱吉)。除了,與摯愛的妻子和小女兒分離。

古德瑞奇,一位神秘的醫師,突然闖進納森的生活,能預知死亡的他帶著納森去經歷別人死亡前的最後旅程,把律師的生活攪成一潭混亂的污濁。納森一開始瘋狂反抗他所接收到的訊息,不斷抽絲剥繭找出理由讓事情明朗;漸漸地當一切事物的發展指向同一個方向時,他轉為接受與面對,並開始想辦法利用最後的時間與妻子和小女兒重逢。

諷刺的是,真的非得等到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體驗人生時,我們才開始真正活著。這部小說如此,最近電影台在重播的\"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也是如此。

最後,我把CD換成莫札特的20號鋼琴協奏曲,那是與妻子終於再次交會的第一個清晨,納森在鬆餅香與陽光照射臉上的溫熱中醒來,所聽到的旋律;(我和主角都非常喜歡這首曲子) 接下來,這本書所有的鋪陳,就在等我們讀到這一段。我能想像,如果它被拍成一部不錯的電影(事實上已經拍好了),接下來的畫面會有多震撼。最末的結局,扭轉我對這部小說原先認為有點\"被欺騙\"的感覺;週間的午後,我在信義誠品的地下二樓,靠著餐\桌上的檯燈讀完最後的數十頁;上樓後,再也無心尋找下一本精神食糧。

結局是什麼,我比較建議你/妳從書的第一頁開始找起。
展開
user-img
4.0
|
2009/08/14
我看的書不多,不過這是我繼白色巨塔、哈利波特之後為之驚豔;
給自己很深感動與震撼,尤其是結局那種不完美的幸福,
在每個重要的環節時我總在想如果…又會…怎樣呢?
納森和凡人般汲汲營營追求名利,
對於最愛的人和失去最重要的人事物又有多少人有面對的勇氣,
道盡人的自私、脆弱進而造成遺憾
就像他失去他們的小孩當下、為了上流社會鄙棄最愛他、將他帶入上流社會的母親,相對而言母親的難堪有自知之明成全成功\的兒子,這是多麼殘忍的事啊!現實中還多的是這樣的人。
希望大家看完能付出行動於當下,珍惜愛我們及我們所愛的人,
無論有多忙,要有這份心,有時忙即等於肓。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7/24
「然後呢…」一直都很喜歡這個詞,總覺得這個詞帶來了未來,也許\不算是有希望的,但是一想到「然後呢…」,就覺得沒有完結的那一天。
會看這本書也沒什麼原因,就單純因為書名吧,單純我對這個詞莫名的熱愛。但最後,這詞,實在配得這個書名。
「當擁有的一切都將不再擁有,當熟悉的事實都不再可靠,當摯愛都將離去,然後呢?我們該懷疑上帝、埋怨命運,還是更相信自己的心?」
曾經,納森和瑪蘿依是對從小時候就十分相愛的伴侶,但是最後卻因為誤會、爭吵,導致離婚收場。
納森是瑪蘿依家中女僕的兒子,身份的差異,一個一直不停地想要往上爬,另一個願意放棄自己的身份,但是雖然努力的想要往彼此的方向邁進,但是卻越來越遠離對方。
在一切都一團亂的時候,古德瑞奇出現了,一個讓納森產生很多矛盾的醫生,於是,故事展開了。
記得很久以前,曾經有過一次的作文題目是「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年」,當詩想了很多,如果只剩下這一年,我會作些什麼?其實現在也還是無法確切的明白,到底怎樣才是珍惜這一分一秒呢?
對於死,大家又是什麼感受?
一直都覺得死亡是件很恐怖的事情,總是想著被一團黑暗包圍,然後吞沒,也總是想著會離開大家,於是只有孤獨。
但是,人最後總是會死亡的,當人生的旅途展開,努力邁進,最後的終點就是死亡。書裡面這樣說著的。
這樣想想,那可以留在原地不走嗎?
「那個未知而讓人恐懼的地方。那是我們大家都會去的地方。」書的最後面,這樣形容著死亡。
很貼切,可是搭配上故事的流轉,令人心酸。
把所有誤會都解開了,和所有人的恩怨也完結了,卻總是要帶有這些遺憾。
這種代價真的很殘酷。
所以,然後呢?
展開
user-img
4.0
|
2009/07/23


曾幾何時,法國小說已悄悄攻佔了台灣書市的一面牆。近年來,
翻譯小說的出版速度之快;價格漲幅之大。讓人不得不懷疑,
台灣讀者不僅認真做起國民外交,同時也竭盡所能力拼經濟。

《然後呢...》是近兩個月來看的第三本法國小說,手邊還有第四本。
好像這輩子要看的法國文學,都集中在最近要一口氣讀完似的。
但它就這麼不知不覺出現在你的生活裡……。在有限的法國作品中,
若真要比較出與英美文學的相異之處。恐怕不是大家熟悉的法式浪漫,
反倒是法國小說明顯呈現的節奏感與角色情感的轉折,較令人印象深刻。

《然後呢...》──法國作家紀優.穆索2004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
故事以紐約為背景;生死為導引,進而探索愛的真諦與永恆 ……。

納森──一位年輕有為的知名律師。一心急欲擺\脫女僕之子的出身,
奮力躍升上流社會的行列。八歲那年,因搶救母親幫傭雇主的女兒
險些喪命。兩小無猜從此彼此愛慕,身分背景與社會地位的懸殊,
雖未阻礙兩人感情的發展,卻也冥冥中成了日後婚姻決裂的殺手。
當他汲汲營營追求聲望與財富的同時,也將自己迷失在名利叢林中。
在離婚數月後,納森遇見一位自稱為「信使」的安寧中心主任
古德瑞奇外科醫生。

「信使」的任務在協助將死之人通往另一個國度,且讓在世者與往生者
的分離盡可能平順些。納森幾經駁斥、懷疑、抗拒到最後坦然面對與
接受古德瑞奇的預知死亡超能力。當預知自己的生命將走盡,納森才得以
停下腳步,重新回頭審視自己的人生,且在沉澱後的心靈中找到生命的
臨界點 ……。

當然,如果故事只是這麼寫,那與我們看過千篇一律面對生死找回真愛
的故事也沒啥兩樣。可如果結局來個大逆轉,主角追溯的過往是為了
探究別人的人生,讀者恐怕也得重新品嚐細細回味。這是作者高明的地方,
所以才叫然後呢…。

小說因虛構而顯得美麗;因虛構中呈現的真實情感而令人動心。
如果你將走至人生盡頭,然後呢…
如果你的至親即將走了,然後呢…
如果你壓根兒沒做準備,然後呢…
如果你還有時間做準備,然後呢…

我們都知道,人在面對死亡所呈現的階段反應,從否認、憤怒、討價還價、
沮喪到接受,充分顯現出心理的掙扎與調適的勇氣。
誠然是因為我們還沒準備好。
但生命終究是無法預知的,所以,我們要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活在當下學會放下;珍惜擁有即為富有 ……。
這些儼然已成口號的勵志名言,其實我們都知道,只是我們都辦不到。

是因為我們的生命活得不夠深刻?
是因為我們已經學會忘掉後悔?
是因為我們習慣等著對方先道歉?
是因為我們以為永遠會有明天?
但如果沒有明天,我們該怎麼說再見?



展開
user-img
4.0
|
2009/06/21
如果你是個被生活,課業,工作..等壓力壓的喘不過氣的人,十分建議你找個悠閒的午後,配上一杯咖啡好好拜讀這本書.或許\會有人認為這本書情節老套,不過主角所遭遇的處境和心態不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會碰的情況嗎?閱\讀此書會有感同身受的感覺並想追尋主角的腳步追尋事件的源頭.會發現許\多我們汲汲營營追求的是根本沒有那麼重要,放下,反而是種最好的心靈解脫.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6/01
深深地感動於「然後呢…」這本書,但幾次來回地思考後,卻發現拙於言詞來表達心中的感慨。想了好一會之後,還是藉由封底的那段話來開場吧:「當擁有的一切都不再擁有,當熟悉的事實都不再可靠,當摯愛都將離去,然後呢?我們該懷疑上帝、埋怨命運,還是更相信自己的心?」「然後呢…」是一本以死亡為主述的書,可是卻能跳脫一般談論死亡的陳年老調;其該算是一本懸疑的小說,可是卻又能在劇情佈局的精彩之外,同時兼顧人性細節的描繪;其當可稱為一本以生命意義論述為主軸的小說,可是其所鋪陳的愛情、親情卻讓人感動落淚\。這是一個橫跨三十年的故事,時間拉長的鋪排,非但沒有打亂小說的節奏,反而透過時光來回的穿梭,更讓人目睹情愛的真摯。總結來說,這是一本很棒的小說。
故事的開端來自於一個極其成功\的法界人士納森,擁有許\多人所稱羨的地位與財富,卻剛面臨離婚的困境。納森即便深愛著他的妻子瑪蘿依,仍無法順利挽回妻子的心。也就在那失落與迷惘的當下,一位謎一般的人突然闖進了納森的生活中。這位自稱古德瑞奇的人,拋下一堆疑團之後閃身離去,卻成功\地在納森的心裡頭泛起一圈圈的漣漪。禁不住心裡頭的反覆叩問,納森決定親身去找古德瑞奇,以便釐清疑團背後的事實。
沒想到古德瑞奇竟然表示其身份為「信使」,信使的角色在於讓在世者和往生者之間的分離儘量平順一些。他們努力讓即將往生的人,把自己的後事先安頓好。換一個角度來說,古德瑞奇能夠看見一個將死之人的特徵,而這能力顯然迥異於一般人。面對古德瑞奇神奇又詭異的能力,納森也因此嗅到死亡的訊息,於是開始回過頭思考自己存在的人生意義。
就這樣故事拉回到納森八歲那年,其奮不顧身地救了差點溺斃的小女孩瑪蘿依。那過程中,納森也幾乎以其生命做為代價。因為這意外的事件,納森與瑪蘿依之間的關係與愛憐,就在此繫上了怎也解不開的結。小說裡,納森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的工作是在瑪蘿依家中幫傭。角色的框限、貧富的差距、社會的壓力,使得兩人的交往難以受到祝福。
即便如此,兩人之間那無可取替的牽繫仍熬過了時間的歷練,與外在的阻礙。最末兩人終於得以踏上紅毯的那端,並且擁有愛情的結晶,一個可愛的小女孩邦妮。然而即便擁有了幸福的家庭,納森仍拼盡所有的力氣在工作上。在其心底那彷彿永遠都擦拭不去的貧困烙印,好像非得要有不斷累積的權力與財富方能換得須臾的肯定。相對於此,瑪蘿依則是早已厭倦其富家女的角色,對於財富的淡然甚至不屑,更使得其選擇將心力放在協助弱勢團體的社會運動裡。
一個貧困的小男孩,努力地想要往富有的位置移動;一個富有的小女孩,卻努力想擺\脫金錢的枷鎖。透過小說中極為生動的描繪,道出了兩人婚姻本質的困頓:「他們以為自己走向了彼此,其實卻錯過了彼此。」可不是嗎?納森潛在的自卑讓其傾所有力氣,就為了爬上金字塔的頂端,讓匹配成為所謂的名副其實。想對於此,瑪蘿依長期處在金錢的富有,卻深刻地感受到心靈的貧困,於是反而嘗試爬下金字塔,就為了享有平凡的幸福。
小說中極其細膩地描繪著社會階級所形成的人性枷鎖。那社會角色上的既定意象,宛如怎也逃脫不了的牢籠。在金字塔中,不論往上或往下,如果心裡頭存在著非得如此的意向,不也同時反映著對於原有位置的否定甚至是唾棄。如同納森之於貧窮,瑪蘿依之於富有。然而,悲哀的是那所謂原有的位置,往往和原生家庭有著怎也劃不開的連結。於是乎,所謂的否定常常同時造成了自我存在上的虛無,因為那彷彿嘗試去切斷曾有的生命、曾有的記憶、曾有的牽繫,偏偏那是存在的根、活著的源。
就這樣納森與瑪蘿依之間,或許\還能憑藉邦妮在角色上的潤滑作用,使得其衝突尚未完全爆發。之後,兩人的另一個愛情結晶,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史恩問世。或許\那原是再一次的機會,讓他們得以去改變彼此的生命狀態,但讓人心碎的是結果並未如預期。相反地,衝突更加白熱化,只因「死亡」的來到。史恩的猝死,讓納森與瑪蘿依早已不再緊緊相依的心,更顯茫然與困頓。兩人都想避免去責怪對方,卻也同時無法成功\地在彼此身上找到慰藉。於是,末了只得逃遁到自己的角落裡。那是痛,無法忽視的痛,卻也是無法面對的痛。這痛,原本可以拉近兩人的距離,卻因為彼此間無法真誠面對,轉而成為難以跨越的鴻溝。隨著時間的醞釀在彼此之間越發擴張,終究演變成無法收拾的局面。至此,離異成了不得不的選擇,可是兩人間的結仍然存在。
如何讓錯過的兩人重新相遇,那得要調整原本行走的方向;如何跨越兩人間不斷擴張的鴻溝,那得要擁有真誠面對的勇氣。雖然如此,但調整方向所需具備的自我反省何其不易,真誠面對所需具備的破釜沈舟又是何其困難。就人性來說,雖然有些殘忍,但不可否認地,很多時候其關鍵往往還是回到死亡的逼近與壓迫,這會兒的情境亦不免於此。小說裡因為古德瑞奇的出現,因為信使角色的意涵,那關於死亡的意象,就這麼一步步靠近原本只想逃離到工作裡的納森。
就因為此一緣故,納森開始了不同的思維與念頭,其不僅嘗試去回憶與面對生命中的傷痛,更願意去修補原存於關係中的裂痕。更有甚者,其原本冷眼看待人生以及那背後只想掩飾內心脆弱的狀態,這會兒也有了不同的改變。因為自卑所衍生的自我中心,像是自我防衛的堅強堡壘,就為了怕被看穿內心的不安與畏懼。而害怕去給予、付出,不也同樣反映著自我防衛的封閉。原本牢不可破的這一切,竟在死亡陰影的進逼下,慢慢土崩瓦解。
試想,如果死亡並非遙不可及,甚至如果死亡迫在眉睫,那麼原本所執著與在乎的,似乎多了放手的可能,原本所猶豫與退卻的,則不禁有了跨越的勇氣。甚至所有原本所以為的生命模式與意義,可能都將被顛覆或改變。可不是嗎?當死亡削弱了成就的光環,那麼非得如此的想法也有了轉圜的餘地,是故也不再需要將所有的心力用來掩飾與包裝自己的弱點。那一切,關於生命的坦承與自我的通透性將成為主軸。以此重新去看待生活周遭,以此重新去面對人世糾葛。再加上,透過古德瑞奇的安排,納森極其靠近兩個生命走向終結的過程。其所引發的震顫,更不斷地在納森的心頭縈繞。就這樣,改變成了可能,死亡成了觸媒。
只是,如果故事就這麼發展,那稱之為懸疑或許\有點牽強。是故想當然爾,閱\讀的過程是一連串的峰迴路轉。如何回應著八歲男孩的認定,如何訴說著心念轉移之後所找回的情深無悔,如何去化解多年存在的恩怨,那都是讓人驚嘆稱奇的段落,也都是讓人一頁接著一頁不忍釋卷的源由。掩卷之後的沈思,最為讚嘆的莫過於這本小說點出了生命的無常,卻非著墨於無常背後人們的慌亂與愚癡,反而在那樣的氛圍裡鋪陳著人性的可貴。最末,想藉由這本書那精彩的「信使」意象來作結。試想,「然後呢…」對於觀者者而言,那諄諄善誘的意圖,不也等同於一個信使。所以囉!看完之後,也許\真該捫心自問有幸閱\讀那感動人心的故事,然後呢?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4/24
為何而回來!?那道光的後面好溫暖阿!...
我想.那種瀕死經驗在目前正在大眾廣泛的討論中.這一領域的確是一道謎題.而書中的故事便因此展開!
雖然題材並不會說新穎到哪裡去.但是探討的議題從真愛.追求事業以及
人的脆弱等方面.都是能讓人多些思考的!
整本書情節流暢.清新優美的文字讓閱\讀更為輕盈.一步步順著鋪陳來到了結局...遺憾的是...頁數太少了啦~讀完後仍是意猶未盡阿!
總結.不管它是什麼式的作法..能帶給我預期之外的悸動就已足夠了!
你(妳)呢!?
展開
user-img
2.0
|
2009/04/20
【然後呢】的封面法文書名很大,作者是法國人,原本以為是法國小說,但沒想到故事背景是在美國紐約,而且整本書非常的好萊塢。

成功\的律師、失敗的婚姻、因疏忽而死掉的次子、悲傷而欠缺溝通的妻子、一個突然出現的怪異醫師、貧富差距的岳家、奇特的遭遇……,完全是好萊塢的元素,看不到一點新意。

只追求成功\的律師因為生命種種的變化與衝擊,讓他重新思索自己的人生,而正因以為將死,做出種種改變帶來幸福的時候,面對死亡的卻是最愛的人……

因為作者放了太多好萊塢式、脫離現實的元素,讀者會覺得好像在看一本很多部電影片段拼湊起來的小說,使得這本小說變得有點雜亂而膚淺。故事所探討的主題是幾乎要發爛的題材,故意用了一些文學、名言等,也讓這小說看來更膚淺。完全感受不到作者可能想要傳達「帶領你我重新探索生命的意義與真愛的課題」!

唯一可取的是正因為充滿好萊塢元素,閱\讀起來不會有法國小說的囉唆與冗長感,作為娛樂性、打發時間的小說,是OK的。(如果他在法國也大暢銷,是否表示法國人也好萊塢化了?)但我覺得這本小說完全沒有帶給我任何想法與感動……
不過封面做的很美就是了,算是有吸引到人!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4/08
作者帶領著讀者一步一步進入他想要給我們的世界,跟著主角一起探索與尋找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書中不論是擔任啟發者的角色還是追尋者主角本身,都具備著鮮明的個性,當我們隨著主角思索著為什麼他會遇上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本身也在思考,這些事情將替人生帶來怎麼樣的轉變。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或許\天堂地獄不是這麼絕對的兩個點,但是忙碌渾厄無知矇蔽的生活,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白走人生這一遭了吧。

很棒的一本書,把生死議題掌握的很好。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4/05
好書!
有點虛擬又有點真實的味道
我很喜歡!
感覺起來整本書的內容很充實
也另我覺得很有情境
有很多地方都會一再重複瑪蘿依溺水的地方
而且是漸漸的、一層一層的把事情描寫的越來越清楚
買得很值得!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