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上的魔術師

中文書
文學小說
79折$ 221
4.5 /5
19位讀者評分
5
74%
4
16%
3
5%
2
0%
1
5%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9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3/11/22
好多人推薦我讀,吳明益的入門就是它!看完感動滿滿,電視劇沒看完,回頭來讀小說,是比影集更為出色動人!我很懊悔現在才知道這位偉大的作者。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1/13
吳明益老師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小說家,他的作品時常架設在台灣的某段時空背景,身為台灣人讀起來特別有感覺,不會像是讀翻譯小說一樣具有距離感,這本書也是如此,故事是在中華商場還存在的老台北,透過不同人物角度的描寫,串起整部作品的構架,像是閱讀推理小說一樣,一步步釐清故事的全貌,然而又有部分的留白,提供讀者想像空間,是一本讀來輕鬆有趣的小品。
展開
user-img
4.5
|
2021/10/20
劇透警告
透過九個中華商場孩子的眼睛,圍繞著中華商場上的天橋以及天橋上的魔術師,敘述不同的經歷及故事,以貼近日常生活的角色和劇情,帶領讀者進入孩子們的奇特遭遇,不斷思索其中的奧妙。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0/03
書中透過九個孩子闡述自己兒時在「中華商場」所擁有的那段充滿回憶的故事,文中提及:「故事是黏土,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只有記憶聯合了失憶的部分,變身為故事才值得一說。」因此,書中人所闡述的故事是否為真為假,其可信度如何?就留待讀者透過閱讀來抽絲剝繭,或許,將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9/27
劇透警告
原著與戲劇用了不同的方式述說著關於我的時代,無論文字或影集我承認我都深深的走進故事中,參與著每個情節,面對無力翻轉的命運、超越能力所及的問題、純粹卻無奈的情感⋯⋯某些曾經刻意忽略或遺忘的事情,似乎悄然掀起再次呈現,總是成年後才有點自信檢視一切,要與過去的自己和解便必須放棄逃避。

在那十個章節裡演繹「中華商場」當時的日常,不單單是店家我們都是曾經的路人甲乙丙丁,中學三年從新莊到中和上學,「中華路南站」是轉車點,放學後總會和同學在此暫停,一起去西門町、國軍文藝中心旁的巷子吃冰,然後才甘願搭車返家,在那連結商場的天橋上,佈滿了年輕的我們的徬徨的腳印,我幾乎是忘不掉的。

對「時間」這個元素不再以線性來觀看,是從藝術家那邊學來的,劇裡魔術師說失去的人事物會在九十九樓⋯有沒有因為魔術師這個角色跟「小叮噹」(雖然有更名哆啦A夢,但我的年代就叫小叮噹)一樣,對於遇上困境的小孩釋出某種解答,才能讓發生事件合理然後安心長大?所以「時間」必然的跳痛讓意識流在不同空間中翻滾。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5/04
推薦看過電視劇的人 不訪能看看原作
電視劇把原作演活了 非常好看
朋友推薦我買書看看會更能融入劇情
原本不信邪 後來真的狠狠地打了我的臉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5/03
因為翻拍,才知道這本書。
覺得透過影視作品,讓更多台灣作家的作品能夠被注意到,是件很不錯的事情。

電視劇拍得很好,主角們演得很活靈活現;小說則是讓人充滿了更多的想像色彩,電視劇和小說有很多東西不大一樣,小說的題材夠豐富夠有內涵,撐起了整個電視劇,而拍攝好的電視劇則回頭為小說注入了許多靈魂。覺得是很成功的相輔相成案例。




現在看著這個封面,都會想到劇組被訪談的時候,劇組人員被導演要求斑馬要發光的無奈表情:)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4/17
因為公視翻拍天橋而回來拜讀,影視跟原著相比有不少修改出入,但考量到避免劇情過於複雜細碎,相對來說,純文字更能帶給讀者更大的想像空間,如同封面斑馬天馬行空,從兒時盼望傳說中的99樓,到不管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抑或為人父母都有屬於自己的那個99樓。透過原著更能與過去1980年代的台灣連結,重回那世代共同的回憶,並攜手邁向無限可能未來。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4/15
劇透警告
好看耶!念了第一篇給孩子聽,他們坐得住且意猶未盡,隔天主動要求想再聽。是很吸引人的故事,怎麼我唸得比他們聽的還開心!!對看過劇有點疑問的人有些幫助,書裡有些解說,例如:小不點為什麼拿真皮鞋墊叫賣(Hakurai 舶來品)。此外也可以當新的故事來體驗。因為書和劇有不一樣的感受。值得入手。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4/07
因為被翻拍成劇才知道這本書
書中的故事都很魔幻
看完的後勁特別強
雖然沒有經歷過中華商場的年代
但透過作者的文字也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的生活
真的很有魔力的一本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2/29
身為一個南部小孩,中華商場從來不是我的成長記憶。但小說家卻可以用筆讓它栩栩如生,讓它幾乎可以浮現眼前,看見聞見那個時代的庶民生活。

十篇互有關聯的小說,九個孩子的成長故事,吳明益用筆寫出了屬於台灣的魔幻寫實。故事簡單卻驚心動魄,每個孩子的故事都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碎片,傷心過而遺忘於記憶中的。
展開
user-img
4.0
|
2018/07/19
  《天橋上的魔術師》由十篇短篇小說組成,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九十九樓」。在中華商場消失一陣子又出現的小馬克,告訴小湯姆他其實沒有消失,他只是按了他們一起在廁所畫的90~99樓電梯按鈕,來到了99樓,宛如是一個平行時空,他看得見所有人,卻沒有人看得見他。後來,已經長大成人的馬克,自殺後留下一封給湯姆的信,寫著:「嘿,湯姆,在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到了第九十九樓。說真的,九十九樓跟一樓,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別擔心。幫我跟一樓的朋友們問好。」

  這是關於死亡的完美隱喻。

  什麼才是《天橋上的魔術師》的真正魔術?大概是它聚集與展現了中華商場裡小人物的生活風景,同時重建了台北城曾經有過的鮮明歷史,彷彿魔術師毫不吃力地,就擁有深深觸動他人內心的能力。

  對於非台北人的我來說,早已多次從台北作家的書寫裡,片段了解中華商場的記憶地標性。然而,其實無論你曾不曾經歷其中,都還是能從故事裡尋找感人的段落,畢竟那些人物都是像你我一般的一般人,老老實實生活在不同的年代裡,悲歡離合的情緒都是相同。
展開
user-img
3.0
|
2016/07/31
此書是一本魔幻書。帶領讀者進入一場場魔幻故事。
是一篇篇短篇小說的結構,每個故事都與「天橋上的魔術師」相扣合,天馬行空的想像,與眾不同的故事寫法,使的此書極具魔力,讓人開始好奇,那人想一探究竟,不知不覺就陷入其中!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5/01
書的背景是發生在中華商場,那也代表著一個年代的結束。

書中文字總在魔幻時刻浮現腦海,淡淡地卻印象深刻…也許是在過馬路的時候,懷疑自己也曾在書裡出現,產生Déjà vu

在寫這篇之前,距離上次看完大約是兩年前了...沒想到很快地找到那些徘徊在回憶裡,記憶裡的文字...

很不愛劇透,所以以不違反的原則下分享一小段

魔術師兩眼看著不同方向,說,「我也不知道。小不點,你要知道,世界上有些事情,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事情,不是唯一的。」

「為什麼?」我問。

魔術師思考了一會兒,用沙啞的聲音回答:「因為有時候你一輩子記住的事,不是眼睛看到的事。」
展開
user-img
4.0
|
2014/06/11
  等到了我可以獨自接觸西門町的年紀時,我的西門町已經沒有所謂的中華商場的存在了,我甚至要等到開始工作、因緣際會遇到一些老電影、老文章,才知道現在寬敞的、要小跑步才能趕在紅燈前穿過的馬路,有一部分曾是這座商場的駐腳地。只能說城市的面貌就像颱風一樣,總是急於流轉變換。

  所以說,讀這部以這座商場為本的小說,說我「懷念」,是騙人的──我既沒經歷過,從何懷念?然而,這或許也是為何近年來吳明益如此受人推崇的原因了──他所寫的九個故事中,都共同記憶著一位「天橋上的魔術師」,而他本身也是一位以筆為魔法棒的魔術師。

  這隻筆的外表可能只是樸素、廉價的玉兔牌鉛筆,但透過它揮展出來的圖貌卻是活靈活現、極其生動的,而且充滿萬華風味的生猛有力。其中偶有魔幻的絢麗,卻並非是令讀者卻步的時空倒流或意識錯亂、然後美其名是一種文學技法的賣弄,那樣的魔幻是充滿了讓我們這些已不再相信童話故事的美好的乏味成人,也能回歸孩童般的天真,並情不自禁地站入天橋的人群中、加入觀看魔術的行列,甚且相信著的魅力。而那如今已不存在的中華商場建築,就在這陣魔幻朦朧的光輝中,一磚一瓦地,以一種鄉愁的色調慢慢重建。即使是讀慣了寫實風格小說、乍然碰觸到這種氛圍而感到些許不自在的我,最後也染上了這種沉澱安靜的暈黃色。

  《天橋上的魔術師》收錄了九篇故事,每一個故事幾乎都以「我」的視角來分享自己童年在商場生活的記憶,有點窮、有點髒、有點逼仄、有點無奈,卻是活絡而親密。這九個或平行或交錯的童年中,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看過天橋上的魔術師變魔術。接著,他們就長大了,長成了足以用懷念的口氣倒敘這些記憶的年紀,與童年玩伴、中華商場分道揚鑣,過著各自不太如意的人生──或者有些人也曾努力地朝童年所幻想過的生活去努力卻未果。然後,大家也都不約而同的,在數十年後的某個時刻裡,回憶起如今已死去的中華商場,以及不可能再回去、也不可能再相信、但仍讓人懷念不已的童年想像與秘密。

  大家步上同樣的節奏,似乎是源自於成人對回不去的童年的一種迷幻想像與嚮往。雖然故事中很少明說這些成人的失敗,但當他們記憶鮮麗童年的力道越用力深刻,似乎就越對比出他們當下人生的憂鬱與靡爛,甚至沾染上死亡的枯槁灰敗。如同〈流光似水〉的阿卡說的:為何他那麼著迷於模型?「因為他處理不好真的世界。」彷彿藉由回憶那位在天橋上變魔術的魔術師以及發生在童年中的幾件不可思議的秘密,就可以為成年的不如意找到隱密的地方埋藏。

  〈流光似水〉一篇可說是前面八個故事的一個總結,也藉著阿卡所製作的中華商場模型屋,掀起一段憑弔中華商場與童年之逝去的最高潮。在阿卡的記憶中,魔術師對他說過:「真的?坦白說,那要看你怎麼說『真的』。」當我們相信魔術是真的,那麼魔術就是真的,所以魔術就真的存在於那個相信它是真的的童年時光中。這也不禁令人想問問自己,這樣單純而美好的信念,是否還會回歸到已不那麼單純而美好的世故人生中?如果我們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東西是真的,我們的生活與日子是不是可以過得像童年一樣,無憂而乾淨?

  一旦相信,魔法就會成真,就像吳明益心目中的魔術師之於已消失的中華商場那樣:「那魔術師的存在,對我而言就像是某種意識上的天橋的存在。沒有魔術師就沒有天橋,沒有天橋,商場就斷了,就不成商場了。」

  然後,我們或許就會和作家一起看到,真的有一頭華麗的斑馬,從骯髒的廁所門口走出來。
展開
user-img
4.0
|
2012/07/31
兒時的記憶很遠,有些天真,有些神秘,充滿想像。

小時候阿嬤家後院養了一隻類似牧羊犬的大型犬。
在小學低年級的我來說,同我一般高的牠顯得更加高大、強壯、有魄力。
在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再問起牠時,當年一起成長的孩子們無一不記得牠:
牠是如此真真切切、確確實實、無法忽視的存在。

阿嬤家附近大都是只有兩層樓高的透天厝,平時只在樓下活動,樓上是空著或堆雜物。
鄉下鄰居大都是是親戚,我還記得阿祖住的房子就幾步遠而已。
以前不覺得阿公阿嬤老,因為阿祖更老。
更神秘。
阿祖總是叼著煙坐在老搖椅上看電視。
煙斗擱在乾巴巴的手指上,快可成為兇器般尖銳的黃指甲,屋子裡瀰漫著陳舊的煙味,
竹製的搖椅咿歪咿歪緩慢搖著,老讓我覺得他會施什麼法術。

我好像見過,阿祖家樓上有隻大老虎,在夢裡,或許\。
大到誇張的黃色的老虎臥坐在房間正中間,隔著一個空紙箱與我對視。
當牠站起慢慢逼近我時,我嚇得跋腿就跑。
嘿!是夢呢!
在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再提起牠時,居然有人與我有類似的經驗!!

是魔法,這是魔法,對吧?!
阿祖果然會魔法,或許\他也有一隻會飛的掃把--

就像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
展開
user-img
5.0
|
2012/06/15
贈書的簡君是如此形容這本書: 比起他的其他作品,此書文字刻意平凡,但深度與餘蘊后座力極強,值得用若干專注與安靜的時光和它對話。

於是在經過幾個靜謐的府城冬夜後,是日白天,開啟的落地窗讓冬陽暖了房間,我緩緩掩上最後一頁,2012年的目標變得清晰明確。

鮮少閱\讀國內作家作品的原因,並不是這些作品沒有可讀性。相反的,其實不難發現許\多用字遣詞雕琢華麗精細無比的文章,以及對各種內心狀態極為到位的描寫。對我來說,那樣的文字就像一張非常美麗的圖片,是自己無法達到的境界。但經驗中,美麗的圖片往往只是一種擺\設,它沒辦法說一個完整的故事。在\"哇~\"一聲感嘆之後,隨著時光逝去,不復記憶。

所以我反而欣賞,可以用簡單話語就說出最深重情感的作家。就像亞里斯多德所說﹕「寫作應是易懂卻不凡的。」 不需要像新聞記者那樣加油添醋幫讀者決定立場,讓觀者自行咀嚼消化吸收成己身的構成,才是我心目中一部真正好的作品。

回到魔術師這本書。雖說作者讓文字刻意平凡,卻終究掩飾不了在其下流動的閃耀。第一人稱的說故事方式,讓人輕易掉入文字堆砌出來的場景裡。九個綜合魔幻與寫實的故事均可各自獨立,也可以用埋隱在其中絲線(中華商場與魔術師)串成一整本對上個世代的側寫。集郵社、鐘錶行、鞋店、五金行、小吃店、西裝店...等等等, 利用故事中的角色作短暫、卻又精確的描述,把讀者拉進時光走廊之中,忘卻當下。未曾經歷過中華商場的我,仍可以藉著文字勾勒出一幕幕立體鮮活的影像,更別說那些在人生若干時段,曾經讓中華商場參與的人兒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感觸。

字裡行間,每每可見那些對人生或所謂人這種生物所觀察的綜合的、帶著些許\淡淡憂傷的了然。表面上用孩子的眼光觀察世界,其後的寓意卻有無比世故的風霜。以下話語鑲嵌在故事之中,多數是人物間的對話。看似普通無奇,對我來說,是一個個故事行進間的驚嘆號。

如果問我最喜歡的故事,其實存在又不存在於此書之中。在每個故事裡找尋線索東拼西湊,透過不同孩子們所回憶的謎般魔術師,是最令我著迷的角色。他為什麼會成為一個魔術師? 又從哪兒到中華陸橋上表演? 離開後又去了哪裡? 他本身有過哪些遭遇和經歷? 這些書中沒有提及的部分,使魔術師的故事在腦中恣意生長,讓故事本身有了生命。
展開
user-img
5.0
|
2012/04/11
非常同意柯仙女在推薦序寫的「這是一本有魔力的書!」
近年來的台灣華文小說家,似乎都特別偏好魔幻的筆法
不過這非常合我的口味就是了(笑)
 
《天橋上的魔術師》藉由一位神秘的魔術師
勾勒出那個時代中華商場孩子們的共同回憶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字魔法,簡單淺顯,卻又很生動的描繪出場景
(尤其是流光似水那一篇的敘述文筆,超讚!)
讀來不吃力,又得以完全融入小說的情節中,可見作者功\力之深~
 
書中的每個短篇,都有著它的憂傷、它的悲觀現實面
而魔術師對於每個小孩來說,是種好奇、是介於大人與小孩之間的橋梁
我想魔術師必定是個經歷過人生風雨的人,許\多場景中他與孩子們的對話
都像是對純真懵懂孩子們的一種欣慰(?)我甚至覺得有同情的成分
因為他們都還太小,卻已經遭遇了這麼多莫名其妙的事情
而多年以後,每個人再回顧自己的童年時
想起那神秘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你記得他對你施的那些魔幻把戲
他在你落魄的時候告訴你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話語
他攤子上可愛的小黑人.......
那些痛苦的童稚時光,回想起來,似乎也不那麼令人傷心難過了
 
也許\,真的只有魔術(雖然常常只是種假像)
可以幫助這些孩子們暫時遠離現實,在他們真正長大之前
保有童年時最可貴的純真吧!
展開
user-img
1.0
|
2011/12/31
交換雙眼--《天橋上的魔術師》

想想魔術跟小說不是挺像的嗎?我們明知故事是虛構,神奇的魔術背後必定有機關,卻依然無法自拔的受到吸引,更玄的是,即使魔術都有機關,但就算偷到魔術師的秘笈也不一定能成為高明的魔術師;那麼多大學開創作課寫作班,甚至有人出書教人寫小說,也不是人人都能變成一流創作者,為什麼?書中有個孩子老纏著魔術師問他魔術的秘密,某天要離開商場的魔術師終於答應,於是魔術師取下自己的左眼,告訴他這顆眼睛就是魔術奧秘的來源,你可以自己決定要怎麼用它。

啊,而這正是這本書之所以能打動像我這樣不是台北人也沒去過中華商場的讀者的原因吧,如果你有了一顆魔法眼珠,是否願意把自己原本的眼睛挖出來?當一個讀者其實比作者要輕鬆得多,我們不必挖出自己的眼睛,就能目睹神奇的魔術,因為作者高明的說故事技巧,讓我們得以透過他的雙眼一窺那個魔幻空間。安伯托.艾可曾說,將現實套用到小說情節的人,都不可能是理想讀者。我們總喜歡猜測書中主角就是作者的化身,吳明益本身就是在中華商場長大的孩子,但他小時候真的在天橋上賣過鞋墊嗎?那一點也不重要,魔術師說,你覺得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不相信魔術就會失去溫度。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本和魔術師交換雙眼的人所寫出的作品。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