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288
4.5 /5
2位讀者評分
5
50%
4
5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4/03/05
  美援是這幾天和爸爸的共同語言。問起爸爸有沒有喝過脫脂奶粉、吃過長壽麥、買過健素糖,爸爸都能津津樂道,甚至將周一至周六的營養午餐菜色娓娓道來,而這些糧食無不與美援有關。有鮮活的材料佐證,因此這本書讀來也特別有滋有味。

  若說陳柔縉是用日治時代的報紙來研究透視常民的日常生活,那麼劉志偉則是用農復會發行的《豐年》及同時期的報刊來看美援資助下的農業百態。而農復會與美援有何關係?原來美國的〈援外法案〉中有一條規定,用於援助中華民國的經費,其中百分之十必須投入農村復興建設,因此中美雙方合作成立了「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

  而說到《豐年》,對這部刊物存有的初步良好印象,則來自於《裝幀時代》中介紹楊英風的篇章。楊英風是當時豐年社社長藍蔭鼎找去的美術編輯,由於「在當時一般人眼裡,隸屬美援機構的農復會除了待遇優厚之外,最重要的是充滿了美國式的開放活力,較少沾染一般政府機構因循怠惰的官僚習氣。」因此由楊英風主導的《豐年》封面即使跨過了將近一甲子,仍具有毫不過時的藝術美感。

  當然,可能也是因為這股美式的活力充斥在這部雜誌中,才讓作者找到了施力點,幽那個年代一默──尤其是當時的官僚老愛拍長官與金主的馬屁,所以常弄出一堆明顯誇大、弄巧成拙的樣板報告與報刊報導,為本書提供了不少笑料與趣味。

  作者用語詼諧、笑裡藏諷(從書名的取定就可窺知一二),在時正經、時不正經的論述中,不但為我們這一輩的年輕讀者長了見識,也博得大家一笑——原來,那個年代不全然是苦澀的回憶,或者說,那時大家更懂得苦中作樂的技巧。作者為這類大眾生活史的書寫開創了有趣的新局面,期待他能與陳柔縉一樣,繼續用力在這個領域上。
展開
user-img
5.0
|
2012/12/02
第一次看到這麼有趣的書,作者用好像在說故事的口吻,講了一兩代的故事,家上許\多老照片、老資料,和爸媽那一代分享也很好玩。看了一大半之後,才會慢慢發現,小時候聽到美國用各式物資救濟當時貧弱的台灣,是有其脈絡與目的必需所循的,看完,中美合作之所以合作,有一種新的想像與理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