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351
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8/06/27
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1947年11月21日-)有三本書,在臺灣翻譯出版,《未知的海峽》(原文出版年份2012)、《臺灣的未來》(2005)與研究中日關係的《一山二虎》(2010)。

卜睿哲雖然沒有預見2014年的「318」事件,但他的論述框架,卻包含了假如有了318事件與其影響,將會如何的觀點。

例如他在 《臺灣的未來》中認為:
中國領導人或許有其他理由覺得邦聯制太缺乏吸引力,因此基於原則、而非基於實用的考量逕自拒絕了它。其中一個理由是連戰公布其方案不久就出現了,那就是滑坡問題。中國一個不具名的官員告訴臺灣一份報紙說:「如果臺灣試圖建立『邦聯』,中過境內少數民族居住的自治區,如新疆、西藏、內蒙古都會跟進,有樣學樣,中國將會偏離統一的方向,甚至在『邦聯』還沒建立之前就分裂了。」(頁320)
卜睿哲評論道:
這個說法可能提供線索,讓我們理解北京為何從根本就排斥臺北的統一方案。中國領導人可能認為,追求一種臺灣具有主權的政治結合—或許就是邦聯—會傷害到他們對其管轄領土之根本權威。對他們而言,接受政治結合之內有另一個平等的主權單元,尤其這個單元還是以民主方式組成,會傷害到中國政府獨具主權的地位,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先鋒角色。因此,北京可能覺得別無選擇,只能提議臺灣依一國兩制原則自治,因為北京已經把它和國內的統治牽扯在一起思索了。(頁320)
所以,卜睿哲這樣建議兩岸領導人與人民這樣思考(摘自《未知的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頁336):
假設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向北京讓步,中國從本區域霸主的意圖學到教訓,絕不會是鼓勵在其他議題如朝鮮或東亞海上等方面溫和、寬容;在這方面,美國的友人和盟邦就對了。美國對臺政策持續不變並不保證中國在其他地區的行動會支持維持現狀,但它會增加北京如此做的可能性。反過來說,如果中國有創意地處理臺灣問題,適當尊重臺灣的意見,會讓人對中國會是怎麼樣的大國有正面評價。如果北京採取比較侵略性的做法,依賴施壓和恫嚇,會讓人有理由關切它的意圖。在這方面,臺灣就成為東亞礦井中的金絲雀。
權力過渡的動態牽涉到兩岸如何處理他們歧異。維持相互說服的典範會有益於區域的穩定以及臺灣的利益。如果臺灣的領導人和人民選擇透過此一過程解決基本爭議,美國沒有理由反對,因為它符合美國長期以來宣告的政策。說服的責任是落在中國肩上,它必須說服臺灣,讓臺灣相信它的做法符合臺灣的利益。另一方面,如果雙方陷入力量不對稱的典範,中國不顧臺灣的觀點施加壓力,臺灣和東亞都不會容忍。這時候,基於區域穩定與臺海和平,華府會傾向於替臺灣出面—尤其是臺灣努力自強的話。

好的政治與國際關係著作,不在於耍弄巫術與預言水晶球,而在於論述、論證出可能的方向,給予全方位的觀點,並且予以準備。儘管準備的方案,不是塵封在檔案裡,就是當紅炸子雞。

唐耐心曾經在《1949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美中台三邊互動關係大揭秘》(原書哈佛大學2011出版)描述卡特政府手忙腳亂於準備起草《臺灣關係法》的情形,以因應美華府與中華民國正式斷交所需。即使如美國之強,準備仍很重要。

卜睿哲早不在其位,但著作的理論框架,仍值得一讀。事實上,我更喜歡用「後見之明」檢驗這些書籍,讓我更清楚知道學術研究之所以可貴,而知所致用,後而知所侷限。

所以,對我而言,重點在於學習建立這樣的論述框架,這樣的準備,以及訓練這樣人才的教育,而不在於追求「精準預測」。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