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膛史

中文書
自然科普
7折$ 175
5 /5
8位讀者評分
5
75%
4
25%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8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6/07/29
與其說是醫學類型的書籍,倒不如說是有趣的醫學類型歷史。

作者以幽默風趣的文筆,介紹著屬於外科醫生的歷史,他的用詞不會過於艱深,絕對是一本可以愉快閱讀的書籍。

裡面分成了許多短篇,作者有系統地介紹著外科醫生的歷史,也能從中學到一點點醫學知識,是有趣又能長知識的好書!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1/11
《開膛史》結合了作者的醫學學養、外科經驗、以及古今中外各式文獻圖錄,交織出生動、有趣、又能長知識的科普散文,讓我找回了一點閱讀的熱誠(《甲骨文》就像流質食物一樣,沒有在我身上留下一些東西)。而作者在書中貫徹的信念就是,沒有任何一項發明或觀念是一觸即成,而是歷經許多失敗、機運與巧合,才讓醫療科學逐步建構出完整、嚴謹、有效的系統脈絡--從昔日的外科醫師是由理髮師兼任的事實就知道我們該對這樣的進化抱持多深的感激。這個信念進而想要闡發的是,人們是否也該為醫學擁有這樣的成就抱持珍惜與感激?在健保資源濫用、醫病糾紛頻起的當今,人們更應該意識到,醫師與護理人員不是讓自己生病受傷的人,而是要幫助你我走出難關的人,在要求對方有同理心的同時,是否也要對待以惜福、體諒的心情?這是本書最能發讀者省思的地方--別再用「物美價廉」的概念為一切下定義。
展開
user-img
5.0
|
2013/12/25
千萬別被書名嚇到,一點兒都不可怕。

作者以豐富的外科經驗,描述各類外科常見的手術,像常在新聞中聽到的ECMO(葉克膜),深入淺出地介紹這些外科用來救人的方法是怎麼運作的,同時也介紹了各種外科手術的起源和過去成功/失敗的例子

讀後才知道,外科醫生每天都要見臨的種種挑戰,還有就是,身在21世紀,外科手術技藝高超,我們真的很幸福;試想19世紀以前還沒有麻醉技術時,外科手術要怎麼進行嗎?
展開
user-img
5.0
|
2013/12/02
較少讀到台灣作家寫的科普書,文字流暢且一直有種親切感。

主題為外科手術的發展史,作者講故事的功力非常好,讀來不僅津津有味,還會情不自禁地想去思考文獻無法詳載的那些問題。字裡行間可以看得出作者對故事的心得與啟示,也提醒著讀者們各種維持健康的方法都其來有自。

除了故事外,讓我欣賞的點是作者總在小地方點出一些哲理,或提醒起病患的權利,也加入了幾個發人深省的醫療問題。

讀完開膛史,開始期待作者能繼續分享外科相關的作品。
展開
user-img
5.0
|
2013/11/14
《開膛史》真是一本有趣的知識書,或許你可以不買來收藏,但一定要去讀一讀,起碼聊天很有題材。以下幾點,分享給大家:

1.從前人認為「手淫」是萬病之源,故想方設法要讓男性降低性慾,其中「全麥餅乾」就是當時的發明,我們現在吃著全麥餅乾絕對想不到它的原始目的是為了避免手淫。
2.現今治療癲癇的藥物「溴化鉀」,一開始也是為了抑制性衝動,正因為誤以為「手淫是萬病之源」而以為癲癇跟手淫有關,就用「溴化鉀」降低手淫,卻治療了癲癇,真是誤打誤著。
3.外科醫師在中世紀並不是醫師,當時從事外科治療行為的人都是「理髮師」兼職的――外科醫師起源於理髮師。(所以外科醫師也不用太自命清高。)
4.世界各地紛紛發現西元前一萬年的人類頭骨,有許多至今都視為高難度的開顱手術。(中國山東也有,這到底是不是外星人造成的呢?)很難想像當時沒有深層麻醉並使用石器是如何鑿開頭蓋骨,而病人還能繼續存活!
5.三百年前左右,當時歐洲認為輸血是可以輸羊血、牛血。這樣的行為盛行了3年,還認為可以藉此改變人的行為。(可以想見枉死多少人!醫學真是沒有一定穩對的。)
6.現今認為常識的「洗手」觀念,在1847年提倡時,還導致倡導的醫師被醫院解職,該醫師為了發揚洗手觀念搞到後來出現精神異常,死於精神病院。等到醫界接受洗手觀念時,已經1894年了。也就是光是「洗手」這個觀念就花了近50年的光陰才推廣成功。
7.有時被嫌棄的「副作用」會成為主要的醫療用途,例如落健生髮水的成分原先是治療高血壓,「毛髮忽然茂盛」是副作用;威而鋼是以治療心絞痛與高血壓為原本目的,病人卻出現「陰莖異常勃起」的副作用;治療心律不整的抗凝血劑「香豆素」,一開始卻是當滅鼠藥使用。
8.手術時的縫線原叫「羊腸線」,那麼它是葷的還是素的?出家人可以使用羊腸線嗎?想想看唄!
9.日劇(或漫畫)《醫龍》裡所推舉的「巴提斯塔手術」其實是過時的手術,全世界都沒人要使用,為何在日本卻被高度神話?(虧我當初漫畫看得超入迷。)
10.其他故事,就請自行翻書囉!^^
展開
user-img
5.0
|
2013/05/03
真的是很有趣的一本書,只是作者宅心仁厚、遣詞含蓄,有些很癢的地方不明白搔到癢處,不過這也可以說是作者處世的修養、不與時勢合流的高尚吧!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看了這本書,所以更期待也更放寬眼界搜尋國人自己寫的科普書。畢竟科學對一般讀者算是比較冷調的題材,需要更多像本書作者一樣的作家,用生花妙筆來為我們廣開科學大門。國外的科普書譯得再流暢終究是《譯筆》,怎麼讀還是少不了那點《生冷》的味道,讀得進胃裡卻卡在腸子裡,無法完全吸收記憶。
給本書作者兩個拇指!
展開
user-img
5.0
|
2013/05/03
翻譯的科普跟國人自己寫的科普的差異,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像我這樣一個英文在中等程度偏低的人,國人自己寫的科普,我可能3小時讀完,能記憶的內容達七成;而翻譯的科普譯得再流暢,我可能花20個小時讀完才能記憶四成內容。
所以,這不是開玩笑的,這是教育大計。
展開
user-img
4.0
|
2013/04/16
醫學~大多數人的印象..總是生硬的教材與文本!
「開膛史」~一本非醫學背景門外漢,欲窺探醫學歷史的入門書。
透過一位在嚴謹醫學養成下的外科醫師,脫去白袍,以溫暖筆調敘述、以輕鬆細膩闡述醫學內化之歷程
展開